白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白銀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現將《白銀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白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7月20 日
白銀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切實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加快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循環經濟示范城市,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甘肅時提出的“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突出重點、彌補短板、綜合提升的方針,加快建立健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
垃圾處理體系,形成以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為根本,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為原則,創新發展、有效銜接為保障的分類處理機制,努力提高垃圾分類覆蓋范圍,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二、工作目標
到2018年底,白銀區、平川區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和相關標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25%。
到2020年底,全市三縣兩區全部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制度和標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分類模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
三、實施范圍
(一)實施區域。自2017年8月起,白銀區、平川區以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為切入點,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和制度試點建設。自2019年起,會寧、靖遠、景泰三縣借鑒相關試點模式,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和制度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縣結合各自實際,提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建設。
(二)主體范圍。重點對實施區域內的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出版等事業單位和社團組織,車站、景區、體育場館、會務中心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專業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相關企業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三)強制分類要求。
1.有害垃圾。
主要品種: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投放暫存: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則,設立專門場所或容器,進行分類投放、收集、暫存,并在醒目位置設置有害垃圾標志。對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境保護部令第39號)的品種,應按要求設置臨時貯存場所。
收運處置:根據有害垃圾的品種和產生數量,合理確定或約定收運頻率。危險廢物運輸、處置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鼓勵骨干環保企業全過程統籌實施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
2.易腐垃圾。
主要品種:包括賓館、飯店、餐飲區及相關單位食堂等產生的餐廚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
投放暫存:設置專門容器單獨投放,除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可設置敞開式容器外,其他場所應采用密閉容器存放。餐廚垃圾確定專人清理,避免混入廢餐具、塑料、飲料瓶罐、廢紙等不利于后續處理的雜質,做到“日產日清”。建立易腐垃圾臺賬制度(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除外),詳細記錄種類、數量、去向等。
收運處置:易腐垃圾應采用密閉專用車輛運送至專業單位處理,運輸過程中應加強對泄露、遺撒和臭氣的控制。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餐廚垃圾運輸、處理的監控。
3.可回收物。
主要品種: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紙塑鋁復合包裝等。
投放暫存:根據可回收物的產生數量,設置容器或臨時存儲空間,實現單獨分類、定點投放,必要時可設專人分揀打包。
收運處置:可回收物產生主體可自行運送,也可聯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上門收集,進行資源化處理。
四、引導居民自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縣區政府可結合實際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引導居民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白銀區、平川區選擇不同類型的社區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示范試點,并根據試點情況完善地方性法規,逐步擴大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實施范圍。
(一)單獨投放有害垃圾。居民社區通過設立宣傳欄、垃圾分類督導員等方式,引導居民單獨投放有害垃圾。針對家庭源有害垃圾數量少、投放頻次低等特點,可在社區設立固定回收點或設置專門容器分類收集、獨立儲存有害垃圾,由居民自行定時投放,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等負責管理,并委托專業單位定時集中收運。
(二)分類投放其他生活垃圾??h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簡便易行的分類方法,引導居民將“濕垃圾”(濾出水分后的廚余垃圾)與“干垃圾”分類收集、分類投放。白銀區、平川區、靖遠縣依托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應在居民社區設置專門設施對“濕垃圾”、“干垃圾”進行分類投放、集中收運處置,做到日產日清,同時探索定時定點分類收運方式,引導居民將分類后的垃圾直接投入收運車輛,逐步減少固定垃圾桶。鼓勵居民和社區對“干垃圾”深入分類,將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收運和處置。
五、主要任務
(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明確強制分類類別,引導公共機構、相關企業和居民自覺、科學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各縣區按照工作進度安排,分別制定生活垃圾分類辦法。其中:白銀區、平川區、靖遠縣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進行分類;會寧縣、景泰縣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類”進行分類。(牽頭單位:市住建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二)健全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盡快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完善垃圾分類相關標志,配備標志清晰的分類收集容器,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要求。白銀區、平川區、靖遠縣已納入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收運覆蓋范圍內的城區,嚴禁審批新建、擴建生活垃圾(含餐廚垃圾)填埋場。通過改造新建城區內垃圾房、轉運站、壓縮站等方式,確保生活垃圾集中收運、日產日清。縣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要加強垃圾運輸車輛配備與改造,配備滿足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閉性好、標志明顯、
節能環保的專用收運車輛,統籌安排分類運輸路線、時段和作業組織,實現規范收運。鼓勵采用“車載桶裝”等收運方式,禁止將分類投放的垃圾混合收運。積極推進旅游景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食藥監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牽頭單位依據工作職責分別抓好工作任務落實,下同)
(三)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加快危險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分類后的有害垃圾安全妥善處置。強化白銀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收運監管及服務,確保穩定運營,逐步擴大區域覆蓋面。推進餐廚垃圾項目利用易腐垃圾生產有機肥、沼氣,鼓勵開展與秸稈、糞便、污泥等聯合處置。嚴厲打擊和防范“地溝油”非法回收生產流通。會寧縣、景泰縣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加快建設本地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實現統一收集處置。嚴禁將城鎮生活垃圾直接用作肥料。鼓勵企業開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委、市食藥監局、市公安局、市農牧局、市質監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四)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依托骨干企業或通過PPP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合理布局布點,規范城市廢舊物品收購行為,清理整頓取締違法占道、私搭亂建、不符合環境衛生要求的違規站點。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推動再生資源規范化、專業化、清潔化處理和高值化利用。鼓勵在公共機構、社區、企業等場所設置專門的分類回收設施。探索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供回收種類、交易價格、回收方式等服務。(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五)建設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基地。依托銀東工業園現有垃圾處理設施,積極推進集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處置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基地建設,促進基地內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棄物處置的有效銜接,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緩解生態環境壓力,有效降低社會穩定分險。(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環保局;責任單位:白銀高新區管委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行縣區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各縣區政府要依據國家、省、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完成時限,建立工作保障機制。市建設局負責對縣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具體指導,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有序推進工作落實。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市政府和縣區政府年度考核目標,定期開展督查考核。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滯后的單位和不作為、慢作為的相關責任人,及時進行通報批評和追究問責。對工作推進有力、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在政府年終考核中予以表彰獎勵,并與單位考核等次掛鉤。(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督查考核局、市監察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二)完善配套政策。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健全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大征收監管力度,確保應收盡收。設立市級財政垃圾處理專項資金,積極發揮中央、省級投資引導作用,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建設??h區財政應對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系統的建設運營予以支持。大力推行生產者延伸制度,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實現源頭減量。限制包裝材料過度使用,鼓勵包裝物回收循環利用,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三)健全法律法規。制定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及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明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要求,依法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政府法制辦;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四)創新體制機制。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專業化服務公司,開展環衛清掃、垃圾分類收運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實現環衛一體化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通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 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兌換積分獎勵。探索“社工+志愿者”等模式,推動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服務。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制度,將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主體納入環境信用體系。(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環保局、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五)強化宣傳教育。樹立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結合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低碳日和世界環境日等活動,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公眾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強化國民教育,組織開展生活垃圾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切實提高公眾的垃圾分類和資源環境保護意識。探索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隊伍,引導公眾分類投放。充分發揮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作用,及時報道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情況和典型經驗,形成良好社會輿論氛圍。(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