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草案)》提交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在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中,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該辦法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與分類處置、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制定相關規定。北青報記者從廈門市法制局、廈門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等處了解到,今后相關部門將推動垃圾袋二維碼、建議取消再次分揀等措施。
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提交人大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草案)》于6月28日提交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在廈門市法制局官方網站上,北青報記者查詢看到,該管理辦法的草案征求意見稿于今年3月22日起在廈門市人民政府網站和廈門市法制局網站上公布,征求廈門市民和社會各界意見。
該管理辦法由廈門市市政園林局起草,廈門市法制局組織修改。分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與分類處置、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相關章節,對生活垃圾分類進行了相關規定。
對于生活垃圾的界定,辦法將其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
對于保障實施垃圾分類的落實,辦法中還規定了7項相關制度,包括監督員制度、舉報獎勵制度、曝光制度、信用監管制度、考核制度、監督員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針對相關不依法分類的情形,辦法規定,違法者的信息將被納入我市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列入嚴重違法名單并向社會公示,通知所在單位。
在法律責任相關方面,辦法中列出,隨意拋灑、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或將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300元罰款,拒不改正的,處以1000元罰款。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而且300元(含)以下的罰款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并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
擬推二維碼垃圾袋
就廈門推出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草案具體細節等相關問題,北青報記者昨天咨詢了廈門市市政園林局李姓工作人員,李女士建議自己從家中便開始進行垃圾分類,扔垃圾的時候就應該分類扔,“廚房里就可以放兩個垃圾桶,一個扔廚余,一個扔其他,垃圾分類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在家里的時候就應該把垃圾分開。”
李女士介紹,今后小區里面都會進行相應垃圾分類,逐步按照四類生活垃圾設置垃圾分類桶,會有四種顏色進行區分。同時,她介紹,在回收垃圾的時候也會進行分類,打造全流程的生活垃圾分類,“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和分類處理”。對于其他具體處罰等,工作人員稱在該辦法審議通過后,也會出臺相應解釋。
北青報記者還咨詢了廈門市法制局法規處,就是否會有專人看守垃圾桶,以便監督垃圾分類投放的問題,工作人員答復稱小區、社區、街道和居委會會聘請督導員,督導員會檢查垃圾分類情況。
北青報記者提出怎樣具體進行監督時,工作人員答復,今后會在小區里面給居民發放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比如一周會發幾個垃圾袋,扔垃圾時會通過這個二維碼知道垃圾是誰扔的,有的小區已經發了。”
已建成廚余
垃圾處理廠
就末端的垃圾處理相關問題,昨天,北青報記者電話聯系了廈門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稱目前垃圾在處理前仍會進行再次分揀,但今后將逐步取消垃圾分揀,也是為了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提倡市民直接分好,我們直接處理就好了,這樣可以垃圾減量。”
工作人員介紹,在四類垃圾中,可回收垃圾賣掉可以再利用,有害垃圾量較少會單獨處理,而廚余垃圾又可以處理成肥料,最后剩下的其他垃圾量較少,處理起來也會更方便。
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廚余垃圾已經有能力進行處理,其他“線路”仍在進行規劃,包括有害垃圾也正在建設單獨的處理廠。
工作人員介紹,垃圾分類管理中心也在積極推動垃圾車購買、招投標以及垃圾桶擺放等相關規劃。
而對于目前沒有進行分類的垃圾,管理中心人員介紹會按照混合垃圾進行焚燒或填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