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印象中,農村是牛羊遍地、雞鴨成群,沒有專門的保潔員,想干凈也干凈不了;而今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我們大力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就是要讓農村改變昔日破舊雜亂的景象,讓村民過上了干凈整潔的生活。”壽光環衛集團工作人員說到。
近日,記者來到洛城街道李家莊,筆直干凈的東西大道、整齊排列的垃圾桶等,“訴說”著村莊的整潔。采訪過程中,記者碰到了從城里來的韓勝男,她說自己每周都會帶孩子回來看奶奶。在她的印象中,李家莊原來就是個“土妞”,而今越來越“洋氣”了,原來巷子里堆放著柴草,車輛很難進入;這幾年村里修了路,安裝了路燈,還配備了保潔員、垃圾桶,感覺和城區區別不是太大了。
“原先的時候村里土堆、草堆、糞堆,各種磚瓦柴草棚子到處都是,后來環衛集團接管了這邊的環衛工作,對這些地方進行了集中清理,現在環境好多了。”李昌全說,這下老少爺們出門更敞亮了。
洛城街道孫家莊村民韓翠英家前面的胡同正在進行“整容手術”,一輛鏟車來回清運著各種垃圾。韓翠英老人今年72歲,談到村容村貌,她說:“現在要比過去強太多了。”韓翠英很自然地做起前后對比,在過去,村民們習慣將院子里的垃圾往路上掃,家家戶戶如此,沒有人覺得不妥,要是有成堆的垃圾,就積攢多了再用推車運到村東北角的大灣里去;現如今,村民的生活都“講究”起來,不僅屋內衛生精心打掃,就連屋外也打掃得很干凈,村里還有了保潔員,每天普掃村里的街道,垃圾定時清理,村民只需要將垃圾扔進門口的垃圾桶內就行,也很少有人亂扔垃圾了。她說,村莊進行“美容”后變了樣,門前的道路更寬敞了,排水溝也清理出來了,感覺生活得更舒暢了。
“現在我們村正在進行環境衛生整治,街頭巷口私搭亂建建筑、柴草堆等一處死角都不能留,村內目之所及處都要進行‘美容’,要把村莊當做公園來建設,讓村民切實感受到便利才行。”孫家莊黨支部書記孫學明告訴記者,孫家莊2008年修了柏油路,2010年底實現環衛一體化托管,現在村里有5名保潔員、60多個垃圾桶,每天都保障村民的生活垃圾及時清運。
以前的農村垃圾成堆,現在一下變得整潔如新,那么多垃圾都去哪了?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跟隨市環衛處工作人員來到了洛城街道生活垃圾中轉站,了解生活垃圾的清運和處理過程。“每天清晨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我們要到各村去把垃圾桶內的生活垃圾集中裝入垃圾車。如果當天垃圾較多,我們還會在傍晚時再清運一次。”生活垃圾清運車司機葛本義介紹,生活垃圾首先在生活垃圾中轉站進行壓縮處理。
在中轉站作業現場,記者看到,垃圾車將垃圾倒入壓縮箱的垃圾裝載斗中,隨后,工作人員按下控制設備按鈕,液壓系統開始運轉,壓縮池上方的壓力裝置緩緩壓向垃圾,僅幾分鐘時間就完成一次垃圾壓縮,經過壓縮后的生活垃圾由專用運輸車輛統一運輸到生活垃圾廠進行無害化處理。據了解,洛城街道生活垃圾中轉站是一座現代化垃圾壓縮轉運站,是壽光市21處生活垃圾中轉站之一,用于處理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每天能壓縮生活垃圾能力達100噸。壽光環衛集團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隨著壽光市所有村莊納入環衛一體化管理,生活垃圾也不斷增加,這種新型壓縮式垃圾中轉站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清運成本,而密閉的垃圾壓縮車也有效防止“滴、灑、漏”等二次污染現象發生。同時,還可解決垃圾裸露堆放帶來的污染,控制蚊蠅滋生和鼠害,消除疾病傳染源,從根本上改變垃圾隨意堆放引發的臟、亂、差現象,改善周邊的環境質量。
針對壽光市大棚
垃圾處理難問題,專門組建了300人、120部車的環衛大棚垃圾清運隊伍,并在填埋處理的基礎上,引進建設了8個大棚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生產有機肥、生物質燃料和沼氣等,計劃明年全部實施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了蔬菜大棚垃圾清運處理難問題。同時,采用BOT方式,開工建設了投資5億元、日處理能力10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在多年來無害化處理率100%的基礎上,已全部實現了資源化利用,搭建起了城鄉環衛一體化的最基礎平臺,有效解決了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問題,杜絕了生活垃圾壓縮車運輸垃圾桶造成的二次污染,提高了清運效率,更好地維護了全市環境衛生面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