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改委下發了《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其中,指出到“十三五”末,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與2015年底總規模100多萬噸/日翻了一番。
此外,對一直影響海水淡化推廣發展的高成本問題?!兑巹潯分赋鲆哟笾醒爰暗胤秸度搿⑼晟萍钛a貼政策、探索PPP模式等。可見,“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海水利用規?;瘧玫年P鍵時期,也是產業爆發臨界點。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相對落后,主要用于工業領域,和海外相比有明顯差距。而且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存在區域不平衡。作為中度缺水的國家,水資源分布嚴重不均,仍需進一步提高海水淡化規模。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2010年,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56.99萬噸/日;到2015年底,達到102.65萬噸/日,5年復合增長率12.5%。雖然增長較快,但仍僅占到全球規模的1.2%。
2010-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單位:萬噸/日)
其中,導致發展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本。目前,我國海水海水淡化產水平均成本達到5~8元/噸,高于國內自來水,也遠高于國外先進項目3~4元/噸的水平。
近年來,我國不斷引入海外先進經驗,增強國內海水淡化技術實力,為行業爆發夯實基礎。反滲透(RO)、低溫多效(LT-MED)和多級閃蒸(MSF)海水淡化技術是國際上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我國已掌握相關技術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降低成本指日可待。
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性能上升,是判斷我國海水淡化產業臨近爆發點的關鍵。此外,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也是海水淡化臨近爆發的另一個關鍵。
未來五年內,國家將通過產業基金、降低運營成本等方式著力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將因此向規?;?、集成化方向發展,逐步成為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
總的來說,隨著技術不斷成熟進步,以及國家政策相繼落實,海水淡化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從而在能源機構調整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