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源及防治對策
發布時間:2016/11/1 來源:論文網
環境污染可分為物質流污染和能量流污染兩大類。物質流污染物進入環境使大氣、水的質量變壞,并進而影響到土壤和食品。能量流污染同樣會使環境質量變壞,并進而影響到人體健....
環境污染可分為物質流污染和能量流污染兩大類。物質流污染物進入環境使大氣、水的質量變壞,并進而影響到土壤和食品。能量流污染同樣會使環境質量變壞,并進而影響到人體健康。電磁輻射是一種重要的能量流污染。電磁輻射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和人工兩大類。現在環境中的電磁輻射主要來自人工輻射,天然輻射相對人工電磁輻射可以忽略不計。人工電磁輻射來自廣播、電視、雷達發射設施、通信系統、電牽引系統、電器與電子設備及電磁能在工業、科學、醫療中的應用設備。
1電磁輻射影響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源
1.1通信系統
隨著移動電話用戶的增多,移動通信公司必然要建設更多的移動通信發射基站來擴大容量。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要求一定的高度,但是城市中的高層建筑物必定是有限的,隨著高層建筑物頂部的空間被全部占用,越來越多的基站建在了5、6層高的居民樓頂上。再由于高層空間和選址的限制,有的建筑物上同時建有三家移動通信公司的基站。在泰州市就發現有的建筑物頂上同時建有聯通公司、移動通信公司和世紀公司(CDMA)的基站。有的雖然沒有建在同一個建筑物上,但是距離也很近,這必然要增加環境中的電磁輻射水平。雖然基站的發射功率并不大,一般只有十幾瓦,但是基站的分布密度大,而且是24h連續發射的,有的基站距居民很近,所以移動通信基站對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以泰州市聯通移動通信公司為例,泰州市行政區域內共有基站399個,分布在市區的有144個,其中距居民不超過50m的就有38個,據聯通公司上報的材料中得知,最近,有的基站就建在居民樓群中,已經引起了當地居民的關注。
1.2 聲音、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由于接收機(無論是聲音還是電視)的數量十分龐大,一個大城市中可能超過千萬臺。如果采取提高接收機靈敏度(像移動通信那樣)的方法保證信號接收,從總體上看是十分不經濟的。此外,由于電磁環境中的電磁噪聲廣泛存在,而聲音廣播與電視廣播的接收帶寬又都較寬(如調頻廣播帶寬200kHz,我國PAL―D彩色電視廣播帶寬6.5MHz),如接收機靈敏度過高,很容易使信噪比降低,影響信號質量。所以在廣播中都是采用高發射功率、低接收靈敏度的方案。例如,對于彩色電視接收機,在75Q阻抗輸入條件下,圖像通道噪波限制靈敏度:VHF頻段250IxV,UHF頻段350IxV;短波調幅廣播接收機為一二百微伏;調頻廣播接收機為數十微伏(而移動通信接收機的靈敏度高達1IxV左右)。由于以上原因,廣播發射機的功率都很大。對于中波、短波聲音廣播發射臺,由于考慮到占地面積大,要求周圍無高大建筑,以及電磁環境問題,所以多設置在城市郊區,周圍人口密度不大。同時,由于中、短波廣播的服務范圍很大,也不存在把發射天線設置在市內的需要。由于發射天線所處之地,地廣人稀,所以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對電磁環境的污染不是主要問題。同樣原因,短波通信發射臺也與短波廣播發射臺情況類似。中波一般不用于干線通信。調頻聲音廣播的頻段87.5~108MHz,我國電視廣播的頻率為共分為5個頻段。由于在這些頻段里,電磁波主要以空間波的形式呈直線傳播,并且受高樓等建筑物的遮擋或反射。所以如要求服務范圍較大,并且不偏向城市的某一部分,則必需提高發射天線塔的高度,而且天線塔的位置也應選在城市的較中心地區。這些位置周圍往往人口稠密,加上發射功率較大,這使得調頻、電視發射塔成為城市居民與電磁環境工作者關心的焦點之一。
1.3高壓輸(變)電系統
由于現在許多高壓輸電線路已經采用地纜形式,所以這里主要討論高壓變電系統。隨著城市的發展建設,許多以前遠離居民區的變電站已經被居民樓包圍,再由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家用電器基本普及,這必然要造成城市用電量的增加,在城市中就要增加高壓變電站的建設。而且隨著送電壓的增加,所造成的工頻電磁場強和電磁干擾也越來越嚴重。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電力部門已決定,220kV與110kV變電站將逐漸由城市的郊區轉移到市區,以降低配電線路的損耗。500kV超高壓線路建設規模正在不斷擴大,超高壓線路正逐漸成為電力系統的主干網絡,基于我國人口眾多,且人口和負荷都比較集中的國情,500kV線路進入城市近郊的人口密集區已不可避免。以泰州市為例,今年就要在市區新建220kV變電站5座。在郊區新建500kV變電站2座。高壓變電站產生電磁輻射主要有電暈放電、絕緣子放電電磁噪聲及其周圍產生的工頻電場。
2電磁輻射環境的防治對策
為了既能合理、有效地使用電磁輻射,又能保護環境,人們在產生或伴有電磁輻射的項目建設過程中應該采取預防為主的政策,建議在城市電磁輻射環境保護中應做好以下工作:
2.1產生或伴有電磁輻射項目建設單位應做好輻射的防護工作。建設單位在達到電磁輻射環境保護標準的前提下,應遵循“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在建設地點的選擇時應考慮盡量遠離居民區,在建設工藝和儀器設備的選擇等方面盡量減少電磁輻射的產生。
2.2進行有關電磁輻射基本知識和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使公眾正確對待電磁輻射,既使公眾認識到電磁輻射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又使公眾能科學、有效地防護電磁輻射,避免公眾對電磁輻射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
2.3嚴格執行政策法規。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規是對各類電磁輻射源進行有效管理的前提。環境保護管理部門應嚴格遵守和執行《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認真履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手續,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要禁止建設或者購置。
2.4電磁輻射控制技術的應用。應用控制電磁輻射的技術措施是防治電磁輻射污染的重要途徑。(1)電磁屏蔽技術。電磁屏蔽技術的應用之一就是對高頻電磁場的屏蔽,而且在抗干擾輻射方面,屏蔽是最好的措施。(2)高頻接地。高頻接地的作用是將屏蔽體(或屏蔽部件)內由于感應生成的射頻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使屏蔽體(或屏蔽部件)本身不致再成為射頻的二次輻射源,從而保證屏蔽作用的高效率。(3)濾波技術。濾波是抑制電磁干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線路濾波的作用就是要保證有信號通過,并阻截無用信號通過。(4)植物綠化。一些樹木對電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電磁場區,大面積種植樹木,增加電波在媒介中的傳播衰減,從而防止人體受電磁輻射的影響。(5)使用電磁輻射防護材料。在建筑、交通、包裝、衣著等很多方面,避免使用增強電磁輻射的材料如金屬材料,它會增強電磁輻射作用,因此要合理使用電磁輻射防護材料,利用其對電磁輻射的吸收或反射特性,可大大衰減電磁場場強。
結束語
伴隨著電磁技術帶給我們巨大收益的同時,電磁輻射也充斥著我們的空間,破壞了良好的電磁生態環境,構成現代社會新的“隱形殺手”。因此對其研究分析,并提出防治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