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獲悉,廣州南沙有一個目前全省規模最大的屋頂
太陽能光伏電站,同時它也是全國首個10MW級別的屋頂光伏太陽能項目。自從2012年9月建成投入運行以來,這個屋頂太陽能光伏電站每年可為南沙提供超過1000萬度的綠色電能供應,幫助南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30噸,節約水資源4萬噸。
南沙每年可減少燃用標準煤4000噸
據了解,這個屋頂發電站就藏身南沙黃閣工業園區的東方重機內。在東方重機企業,記者看到,在該企業一、二期項目兩座廠房樓頂上,由36000塊藍色太陽能電板組成的一個方陣,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陽光照射在藍色太陽板上,形成一個個耀眼的光斑,好像一片蔚藍的海洋。通過這些太陽板和其他光伏組件,來自太陽的熱能被轉化為電能,然后經過匯流、逆變、升壓至10KV,直接接入東方重機的總配電房。
南沙區發改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屋頂太陽能電站項目由粵電集團投資1.5億元,于2012年2月開始建設,同年6月底建成投產試運營,項目年發電能力約為1000萬度。它是目前南沙區唯一的企業屋頂光伏電站,也是全省最大的企業屋頂太陽能光伏電站和全國首個10MW級屋頂光伏項目。作為全省第一個完工的國家“金太陽”示范項目,該光伏電站對于南沙區建設粵港合作低碳示范區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這樣的電量供應,意味著南沙每年可減少燃用標準煤4000噸,減排二氧化碳10988.5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0噸,節約水資源4萬噸。
東方重機的電工劉經財告訴記者,今年4月,他們從屋頂太陽能電站獲取了超過65.5萬度電,占他們企業當月總用電量(82.6萬度)的近80%。此外,該光伏電站當月還提供了31.8萬度電能,通過并網發電,輸送給南沙區內的其他單位進行使用。
創新運營突破并網瓶頸
一直以來,并網成為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啟動的重要瓶頸。尤其是企業用戶屋頂光伏電站作為介于電站和用戶之間的一種新型發電類型,缺乏規范的并網程序和并網管理規范。
記者從粵電集團了解到,南沙建成的粵電屋頂光伏項目通過創新運營管理模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光伏電站由粵電集團太陽能分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并由東方重機和粵電集團太陽能分公司共同承擔維保和監測責任。投產后,光伏發電產生的電能全部升壓到10kv后進入企業的總配電房。電站所發電量優先供東方 電氣聯合廠房生產用電,其余電量則上網供給區域內其他企業。
不過,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教授楊澤亮指出,目前南方發展光伏發電,最大的制約因素仍在天氣。他說:“屋頂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受光照條件、季節、天氣等諸多因素影響,每一個季節的發電量都不盡相同。南方往往多雨,這對發電組件系統的效率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同時,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目前來說仍然較高?!?br />
東方重機光伏電站的發電記錄顯示,在多雨的5月,該電站單日發電量差別極大。在大雨傾盆的5月9日,發電量僅為800度;而在晴朗高溫的5月25日,發電量為42000度。兩日發電量相差高達52.5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