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今年3、4月份,發改委將牽頭出臺一個建設低碳城市的一系列細化指標,以進一步為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給予引導。”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克雋在今年1月5日舉行的《低碳轉型路線圖》座談會上做如上表述。
同時姜克雋還透露,我國城市人均碳排放實現真正的低碳轉型難度較大,因此,將要出臺的指標很有可能只是引導性的研究成果。“亮點可能在于指標細化程度將低碳城市建設的各種細節囊括在內,比如對自行車道和人行道占總道路比例、城市的車輛承載率等都給出了明確指引。”姜克雋說道。
國內低碳城市探索之路
“我國正在積極建設低碳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的水平,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與未來國家經濟轉型戰略是一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近日在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舉行的“低碳城市”論壇上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城市發展模式
2008年,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北京啟動“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上海、保定入選首批試點城市。這實際上標志著低碳城市建設工作在我國正式起步,拉開了全國各城市對低碳城市這一模式的探討和建設熱潮。
2010年7月,經國務院領導批準,國家發改委發出《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啟動了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的試點工作,確定廣東、湖北、遼寧、陜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慶、杭州、廈門、深圳、貴陽、南昌、保定8市進行首批試點,鋪開了我國城市低碳轉型的道路。
同時《通知》要求,試點省和試點城市要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全面納入本地區“十二五”規劃,研究制定試點省市的低碳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本地區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降低碳排放強度。
細化標準與經濟轉型應雙箭齊發
“低碳城市不缺概念和理念,缺少的是在時間尺度和空間維度上的科學路徑設計,這需要一種精細設計和與經濟轉型相適應的產業規劃。”潘家華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低碳城市如果遲遲不出臺具體的細化標準,不能與城市經濟轉型、產業調整相結合,恐難看到試點城市美好前景。
針對試點城市前景問題,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低碳城市轉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企業以及國際組織多層次、多方位的支持和參與,轉型試點短期內恐難有結果,成果也不易評估,具體細化標準還需要再研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