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根據《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15年,我省將形成1萬輛新能源客車、5萬輛以上新能源轎車的生產能力,在新能源車的整車和零部件多領域走在全國前面,這著實令人感到振奮。
要讓紙上的藍圖得以實現,要讓新能源車在公路上跑得歡快,還有許多事情要做。發展這樣一個新興產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是環環緊扣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 “掉鏈子”。比如,各種地方標準要盡快出臺,沒標準車企沒法設計生產產品;又比如,有車得有地方充電,而市場不熱又沒人愿意建充電站。總之,市場和車企互相作用,互相依賴。
有市場,新能源汽車才有活路;車企有更多更好的新能源汽車上市,市場才會熱鬧起來。浙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社會各界的關心下,相信會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機遇。
“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產業被描述成“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有消息說,工信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 年)》,電動汽車未來的具體發展目標、具體支持措施有望在規劃中明確。
在我們身邊也不乏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新聞。12月14日,武漢東風汽車和臺灣裕隆集團在杭聯姻。新能源汽車產品將成為合資公司的發展重點——名為“納智捷”的電動SUV汽車,據稱其動力性能超越同級汽油乘用車和其它電動乘用車,最佳能耗行駛模式續航力能達到350公里——也就是說,充滿電后幾乎可以一口氣從杭州跑到溫州,這又引發我們的無限期待。
本月初,寧波某公司資深美女孫小姐在杭州租賃了一輛眾泰5008EV純電動車,成為寧波首位開上純電動私家車的駕駛員。駕駛了半個月的純電動車后,她開著車身充電蓋上寫著“歡迎來電”字樣的愛車接受當地媒體的采訪,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聞人物。
2009年國際能源署出版的報告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有25%來自交通運輸;據測算,目前汽車尾氣排放量占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的65%以上;去年,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51.3%,超過了50%的國際警戒線……
在這一串串數字面前,你就會明白,為何新能源汽車承載著我們對低碳生活、綠色環保的殷殷期望,承載著公眾的熱切關注。
感受新能源公交:“混合動力”表現搶眼
數以百計的混合動力公交車來回穿梭于繁華都市,這是杭州常見的一景。不知不覺間,杭城許多普通市民就已經享受到新能源汽車公交車,實現了“綠色出行”。
家住杭州市體育場路的畢小姐每天坐28路公交車上下班,這條線上的油電混合動力公交車,每次啟動時不會像其他公交車那樣車尾冒出黑煙。
杭州公交集團科技信息部沈先生向記者介紹,普通公交車在剛啟動時,柴油未能充分燃燒,排出的廢氣最多。相比之下,油電混合動力公交車自帶發電機和蓄電池,邊走邊充。發動時先用電,因此不會拖著“黑煙尾巴”;速度超過20公里/小時后,再用柴油,這樣就實現了節能減排的效果。
打個比方,某款普通公交車百公里耗油將近40公升,同等級的油電混合公交車同樣百公里油耗就僅需35公升,足足能省10—12%的柴油,排放的尾氣自然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