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根據地戰略之所以能經久不衰持續的影響著國人的思維,主要是根據地戰略一直在不斷的為國人上演著一幕、又一幕以小勝大的經典戰役,其中要數小米加步槍的革命戰役、經濟騰飛的特區戰役、娃哈哈農村包圍城市的合圍戰役等三大戰役最為激動人心和最為壯觀,同時也是傳誦最廣的。
這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都是在最為艱難的情況下取得的,都是以小勝大的真實寫照,想想毛澤東時代小米加步槍戰勝了國民黨和帝國主義的飛機大炮,至今還徹夜難眠,想想當年舉全國之力建設特區的情形,至今還記憶優新,看著宗慶后憑借娃哈哈坐上大陸首富的寶座,我們不得不一次次為根據地戰略的偉大指導思想而歡呼雀躍。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三大經典而且輝煌的戰役沒有必然的聯系,只是各自領域的成功,接下來,請各位看官跟隨筆者的思維來重現這一幕幕輝煌戰役激動人心的場面,更重要的是來尋找其根據地戰略思想的精神脈絡。
第一大戰役:小米加步槍的革命戰役
中國軍事革命的崛起而勝利,沒有一種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鑒,沒有重要的戰略指導作為參,從革命失利來看,蘇聯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在中國根本行不通。因為中國的工人數量和工業進程遠沒有蘇聯發達。
那么在沒有強大力量可以依靠,在一沒錢、二沒人、三沒強大武器裝備、四沒高漲士氣情況下,中國革命路在何方呢?中國革命要依靠什么戰略才能挽救中國于水火之中呢?
1、艱難的革命環境
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回到井岡山后,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做了縝密細致的分析和判斷,以及對中國革命的未來發展做了戰略性規劃。
首先中國革命的敵人力量異常強大,在城市里面的統治早已經根深蒂固。那個時期,共產主義革命還處于萌芽狀態,力量非常的弱小,而國民黨和帝國主義的力量無論是從裝備、人員、經濟都強大過共產黨的數百、甚至是數千倍。而且在城市的力量和影響力已經根深蒂固,短時間內難以動搖。
其次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有限,不足以像俄國那樣進行以城市為中心的斗爭和取得勝利。20年代的中國,還是典型的超級農業大國,還是處于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工業就象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樣,還處于萌芽狀態,所以工人階級的力量還非常有限、非常弱小,還不足以撼動統治階級的地位。
從以上看出,當時中國革命的環境面臨了諸多困難,如果單純從力量懸殊對比上看,很難取得勝利,甚至會不堪一擊,這從國民黨后來對共產黨輕蔑的戰術中可以看出來,但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支弱小的軍事力量,后來在中國大地上暢行無阻,把看似強大的國民黨逼到臺灣一角。
3、尋找新的希望——農村
認清現狀,就一定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只是要依靠什么方法和手段而已。毛澤東同志經過對中國革命過去、現在、未來的反復分析,尋找到了新的革命希望,就是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雖然廣大農村地區,一直比較貧窮落后,但這里也是反動力量統治的薄弱點。因為強大的國民黨和帝國主義一直盤踞在中心城市,對廣袤的農村地區沒有放在心上,主觀認為農民是掀不起什么大風大浪的,更談不上進行革命和推翻政權。
其次就是中國廣大的農民一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只要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力量,以先進的理論來發動廣大農民,就有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最后考慮到中國革命需要武裝力量進行斗爭,而反動敵人的力量又過于強大,紅色武裝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與之正面交鋒的。這就需要避開城市,利用中國各地軍閥割據的有利形勢,建立農村的革命根據地來進行武裝斗爭和發展。
從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對城市而言,農村是中國共產黨生長的最佳土壤,只要用心經營,策略得當,廣闊的農村和廣大的農民將是一支偉大而且是不可戰勝的力量。從最終的形勢可以看出,中國革命的建立和發展一直沒有離開過農村,一直是以農村這個敵人不予重視的市場為中心,步步為贏,最終戰勝強大的敵人。
3、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應運而生
遠離城市,回歸廣大的農村,回到敵人力量最為薄弱的區域,最終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應運而生,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就象星星之火一樣,以燎燃之勢照亮了整個中國革命,在2年的時間內,屢創革命奇跡,數次擊退了國民黨大軍的圍剿。
應該來講,當時根據創建,即是一次革命戰略調整,同時也是新革命思想的一個試點,達到重整部隊、鍛煉隊伍、養精蓄銳、激發斗志的目的。從最終2年的時間里看出,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鞏固、發展,達到甚至超越了初始的目標。
4、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優勢得到了有力彰顯
農村革命根據地一經建立,其內在的力量就得到了有力爆發,并最終伴隨革命根據地全國開花,最終積小勝為大勝,建立了令人奮進的新中國。而其優勢具體體現如下:
首先是養精蓄銳,中國共產黨抵達井岡山的時候,整個部隊處于極度的精神疲憊、士氣低落,必須經過重新的休整,才能激發新的斗志,所以通過建立革命根據地,可以達到養精蓄銳、鍛煉隊伍的目的。
其次試點政策、點亮思想,指明方向,通過根據地卓有成效的運營,有效磨合了各項方針政策,使其能滿足廣大軍民的需求,實施戰略思想,有效點亮中國革命,為未來發展指明發展方向。因為通過根據地的實施,有很多的方針政策,可以進行有效調整,也可以不斷的予以豐富,使其真正為未來的騰飛插上翱翔的翅膀。
最后打造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后勤中心、傳播中心。通過根據地的建立,井岡山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高地,成為了戰略物資的供應中心,成為了中國革命戰略發展的代言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