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的以財政補貼5000萬只高效照明產品的計劃獲得了預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2009年,發改委更是將這一計劃擴充到1億余只,除了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和三基色雙端熒光燈,還增加了高壓鈉燈等大功率戶外照明產品。節能照明,正在以一種更全面而有力的姿態進入到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
近日,由發改委組織的、面向全國人民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更第一次提出,節能將特別對農村予以傾斜,為農村居民帶來更大的實惠。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統籌安排下,飛利浦照明將此次捐贈節能燈地點選擇在西藏和陜西安塞縣,既高度體現了政府在高效照明產品推廣上對貧困及偏遠地區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也表明飛利浦照明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跨國企業在配合政府節能推廣戰略上的積極投入。
作為世界領先的照明企業,飛利浦照明不僅通過不斷的創新投入發展出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高效綠色照明產品,還積極地履行企業的社會職責,配合政府部門的相關舉措,切實地推動中國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的實現。為此,飛利浦照明提出了“Green Switch”(綠色轉換)的計劃,倡導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將原來的高耗能照明轉換為節能高效的照明方式。轉換的對象也不僅局限在照明產品,而是涉及到生活的更多方面,以此讓全社會達到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抵御氣候危機的目的。
干旱的土地,往往一抔水就能孕育起綠色的希望。由于西部及邊遠地區的節能照明水平較低,所以更有可能創造出“洼地崛起”的效果。2009年是西藏正式推廣綠色照明的第一年,今年的全區規劃推廣數量是60萬支,這次捐贈就已達到全年計劃的六分之一。按照節能燈對替代的白熾燈節能比例,按每天使用3.5小時計算,60萬只節能燈日可節電10萬千瓦時,相當于彌補藏中地區四分之一的用電缺口。而陜西省今年的推廣計劃是全省400萬只,加上本次捐贈的10萬支,按照每天使用3.5個小時測算,這410萬只節能燈,將為陜西省每日節電70萬千萬時,全年使用下來將產生更可觀的經濟效益。“洼地崛起,更容易展現發展和轉換所帶來的變化,我們期待這種變化能真正的讓這些地區的百姓感受地到”。葉明在接受采訪時補充道。
當記者走進納金鄉米瑪堅才和達嘎家中的時候,發現現代生活方式已經深入到這個傳統的藏區牧民家庭中,顏色豐富的家庭裝飾、新近購置的生活設施和電視等居家生活電器已經可以看出主人生活的富足和舒適。但是在諾大的帳篷中間,卻只有1支燈頭,與內地家庭僅在客廳內一支花燈就有5,6只燈頭的情況大相徑庭。更換節能燈前,一支白熾燈的昏黃燈光顯然不能帶來足夠的照度。而在更換節能燈后,有些角落也仍然達不到普通日常照明的標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