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耐高溫過濾器檢測方法之鈉焰法 Sodium Flame
源于英國,中國通行,歐洲部分國家于20世紀70-90年代實行。
試驗塵源為單分散相氯化鈉鹽霧。“量”為含鹽霧時氫氣火焰特征光的光強。主要測試儀器為光度計。
鹽水在壓縮空氣的攪動下飛濺,經干燥形成微小鹽霧并進入風道。在耐高溫過濾器前后分別采樣,含鹽霧氣樣使氫氣火焰的顏色變藍、亮度增加。以火焰亮度來判斷空氣的鹽霧濃度,并以此確定過濾器對鹽霧的過濾效率。
相關標準:我國有GB6165-85,目前國內有關部門正在修訂該標準,是廢止還是繼續沒有定論。歐洲已不再使用該方法。
2.耐高溫過濾器檢測方法之油霧法 Oil Mist
原西德,原蘇聯,和中國采用過該方法。
塵源為油霧。“量”為含油霧空氣的濁度。儀器為濁度計。以氣樣的濁度差別來判定過濾器對油霧顆粒的過濾效率。
油霧法在德國本土已經成為歷史。中國僅有少量軍工單位依然使用油霧法,因為原蘇聯幫中國搞過濾器時使用的是油霧法。
相關標準:我國有GB6165-85。
3.耐高溫過濾器檢測方法之DOP法
源于美國,曾在國際通行。
試驗塵源為0.3μm單分散相DOP(鄰苯二甲酸二辛脂,一種塑料工業常用增塑劑)液滴。 “量”為含DOP空氣的渾濁程度。測量粉塵的儀器為光度計(photometer)。以氣樣的濁度差別來判定過濾器對DOP顆粒的過濾效率。
對DOP液體加熱成蒸汽,蒸汽在特定條件下冷凝成0.3μm左右的微小液滴,霧狀DOP進入風道。測量過濾器前后氣樣的濁度,并由此判斷過濾器對0.3μm粉塵的過濾效率。
DOP法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這種方法曾經是國際上測量耐高溫過濾器最常用的方法。早期,人們認為過濾器對0.3μm的粉塵最難過濾,因此規定使用0.3μm粉塵測量耐高溫過濾器。
DOP中含苯環,人們懷疑它致癌,因此許多實驗室改用性能類似但不含苯環的替代物,如DOS,但試驗方法仍稱為“DOP法”。
測量耐高溫過濾器的DOP法也稱“熱DOP法”。與此對應的“冷DOP”是指噴管用壓縮空氣在DOP液體中鼓氣泡,飛濺產生霧態人工塵。
相關標準:美國軍用標準MIL-STD-282。
4.耐高溫過濾器檢測方法之MPPS法(Most Penetratiable Particulate Size)
歐洲通行,美國除國防工業外通行,中國個別企業實行。可以測量幾乎所有HEPA與ULPA過濾器,具有取代傳統方法的大趨勢。
人們曾認為過濾器對0.3μm粉塵的過濾效率最低,因此在評價耐高溫過濾器時,將它對0.3μm粉塵的過濾效率作為典型值。有很多方法可以產生并測量0.3μm粉塵,于是就有了諸如DOP、油霧、鈉焰等方法。
經過研究試驗發現利用可以測到0.1μm粒徑粉塵的激光粒子計數器,不僅可以測出粉塵濃度,也可以測出每個粉塵的粒徑,于是就可以方便地測出那個效率最低的典型值,對應那個典型值的粉塵粒徑就是MPPS( Most Penetratiable Particulate Size,最易穿透粒徑),與MPPS對應的那個效率最低的數值就是MPPS效率。
相關標準:美國IEST-RP-CC-007.1-1992,歐洲EN 1822-5:200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