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環
內回路通過驅動模塊控制繼電器閥的位置。 驅動模塊由溫度補償霍爾效應傳感器和壓電閥門壓力調制器組成。 壓電閥門壓力調制器通過壓電光束彎管器控制隔膜下的氣壓。 壓電光束偏轉響應于來自內環電子學的外加電壓。 隨著對壓電閥門的電壓增加,壓電光束彎曲,關閉對噴嘴,導致隔膜下的壓力增加。 當隔膜下的壓力增加或減少時,閥瓣分別向上或向下移動。 霍爾效應傳感器將poppet的位置傳輸回內環電子學以達到控制目的。
定位器操作的詳細順序
一個更詳細的例子解釋了控制功能。 假設該單元配置如下:
? 單元在模擬命令源中。
? 自定義特性被禁用(因此特性是線性的)。
? 沒有啟用軟限制。 沒有緊密關閉(MPC)設置。
? 閥門具有零偏差,當前輸入信號為12mA。
? 回路校準:4米A=0%命令,20米A=100%命令。
? 執行器是管狀的,定位器被配置為空開。
在這些條件下,12mA代表50%的命令源。 自定義特性被禁用,因此命令源將1:1傳遞給最終命令。 由于存在零偏差,閥桿位置也在50。當閥桿處于所需位置時,閥瓣將處于中間位置,以平衡執行器中的壓力和彈簧力。 這通常被稱為空或平衡的poppet位置。假設輸入信號從12mA變為16mA。 定位器認為這是75%的命令源。
通過線性表征,最終命令變為75。 偏差是最終命令和閥桿位置的差異:偏差=75% 50%=+25%,其中50%是目前的莖位。 在這種正偏差下,控制算法發送一個信號將彈出器從其當前位置移動。 當彈簧移動時,供給空氣被施加到執行器的底部。 這種新的壓差使閥桿開始向75%的期望位置移動。 隨著莖的移動,偏差開始減少。 控制算法開始減少poppet開度。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偏差為零。 此時,poppet將回到其空位置或平衡位置。 閥桿運動將停止,所需的閥桿位置現在已經實現。
內環偏移
壓力和彈簧平衡的閥瓣的位置,保持閥門的位置處于穩定狀態,稱為內環偏移。 該控制算法以該值作為判斷壓電電壓的參考。 該參數對于適當的控制是重要的,并在行程校準過程中自動優化和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