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國環環境檢測有限公司,業務咨詢:吳勇
15851420656,蘇州廢氣檢測,蘇州廢水檢測,蘇州噪聲檢測,蘇州土壤檢測,蘇州固廢檢測,蘇州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蘇州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蘇州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蘇州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蘇州食堂油煙檢測,蘇州環評檢測,蘇州環保竣工驗收檢測,蘇州室內空氣檢測,蘇州國環環境檢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2006年通過國家計量認證的第三方實驗室,2010年順利通過“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并獲得江蘇省安監局頒發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證書”
乙級資質;2014年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證書;2014年12月03日被江蘇省環保廳公示為“第一批通過環境監測業務能力認定的社會(綜合)環境檢測機構”。公司檢測用房4000平方米,實驗室面積3300平方米,檢測儀器設備230多臺,輔助設備60余臺,固定資產2700余萬元,現有檢測項目包括水和廢水(含大氣降水)、空氣和廢氣(含室內空氣)、生活飲用水、土壤、底泥、固廢、噪聲、裝飾裝修材料、有毒物質,以及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等共654項,基本覆蓋了環境檢測,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各個領域,能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公正數據,并可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與評價報告。公司全面貫徹“科學規范、及時準確、客觀公正、優質服務”的質量方針,進一步提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竭誠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公司以創建名牌環境檢測實驗室、滿足客戶需求和服務大眾為宗旨,立足蘇州,服務省內,全方位致力于環境和職業健康領域的檢測與咨詢,公司將以卓越的品質、優質的服務、規范的檢測來贏得市場,服務社會,與廣大客戶同心協力,共赴輝煌。目前對于固體廢物中有機污染物檢測的方法中,主要圍繞石油開采所帶來的污染以及固體廢物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機物監測。
(1)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GC)是將礦物油經色譜柱分離后,使不同組分依次進入檢測器進行測量的方法。早在1973年,Farrington等就對用GC法測定礦物油進行了研究,采用特殊的萃取技術并和其他檢測技術如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質譜計(MS)等聯用,以得到礦物油中有機污染組分更詳細的信息,這種方法受到廣泛關注。GC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推薦的檢測水質的標準方法,也是美國EPA規定的測定土壤和其他固體廢物中礦物油的標準方法。美國材料試驗學會(ASTM)也將GC作為測定水和廢水中礦物油的標準方法之一。
GC具有靈敏度高、能定性檢測礦物油組分等優點,但由于礦物油組成十分復雜,所以在用GC測量時使用的標樣也十分復雜。另外,GC儀器結構復雜,很難實現現場和在線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方法的應用。最近,Dudley等利用表面聲波傳感器作為檢測器,研制出一種便攜式氣相色譜儀(SAw—GC),該儀器具有快速、準確、實時檢測等優點,已成功用于定量測定C6~C12的正構烷烴和BTEX(苯、乙基苯、對二甲苯、甲苯),但仍存在一些GC固有的缺點,很難實現對礦物油總量的監測。
(2)紫外分光光度法
礦物油中帶有C—C共軛雙鍵的有機化合物在紫外區215~230nm處有特征吸收,而含有簡單的、非共軛雙鍵和具有n電子的生色基團有機化合物在250~300nm范圍內有低強度吸收帶。因此,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量時,一般是先在215~300nm范圍內進行掃描,然后選擇在最大吸收峰處進行測量。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紫外分光光度法常采用雙波長測量。紫外分光光度法常用的萃取劑是石油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優點是低毒的石油醚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小;缺點是只能測量具有共軛雙鍵成分和具有n電子的生色基團有機化合物,而不包括飽和烴類,因此測量結果不具有代表性。我國1997年頒布《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測定 紅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國家標準之前,礦物油測量多數是采用紫外吸收法,在國家標準頒布后,我國一些環保工作者仍對水中礦物油的紫外吸收測量法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
(3)熒光光度法
礦物油中的苯系物具有熒光特性,因而根據熒光強度的大小可定量測定礦物油的含量。熒光光度法的優點是不需要萃取劑,易于實現在線檢測;另外,由于被檢測樣品與光學器件無直接接觸,所以不存在光學元器件的清洗問題;缺點是僅能測定礦物油中苯系物的含量,無法測定礦物油中的直鏈烷烴。尚麗平、史錦珊等報道了將光纖傳感器用于熒光光度法測量水中礦物油濃度的方法,該方法能在較遠距離處監測水中礦物油的濃度。曹文祺報道了利用乙烷萃取,用熒光光度法測量水中礦物油的方法。
(4)紅外吸收光度法
礦物油組分中C—H鍵的伸縮運動對紅外區域某些特征波長輻射有吸收,故可根據紅外輻射通過被測樣品時在該特征波長處的吸收情況定量測定礦物油的含量。由于水和土壤對紅外輻射具有強烈的吸收作用,所以當測量水中或土壤中礦物油的含量時,應先將礦物油轉移至對紅外輻射沒有吸收的溶液中。紅外吸收光度法已被確定為我國檢測水中礦物油的國家標準方法。紅外吸收光度法包括非色散紅外吸收光度法和紅外分光光度法。
①非色散紅外吸收光度法 由于礦物油中的直鏈烷烴和環烷烴類C—H鍵在波長3.400um左右存在伸縮振動吸收帶,因而利用可3.400um左右的單一波長進行測定,該方法為美國EPA對土壤和水中礦物油測量的標準方法。馮建勛報道了以四氯化碳為萃取劑在3.420um處檢測水中微量礦物油。wilks等用自制的測油用非色散紅外吸收儀檢測土壤和水體中的礦物油和動植物油,結果令人滿意。非色散紅外吸收光度法測量礦物油的優點是儀器結構簡單,測量具有較好的重現性;缺點是僅能檢測礦物油中的直鏈烷烴或環烷烴,不能檢測苯系物,從而影響了數據的代表性,且萃取、分離等樣品預處理工作較復雜。
②紅外分光光度法 礦物油中的主要成分一CH2一、一CH3一、一CH一等分別在3.413um、3.378um、3.300um處存在伸縮振動。紅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同時或順序檢測3.413um、3.378um、3.300um處的紅外吸收,從而測得礦物油中一CH2一、CH3一、一CH一的含量。優點是能全面檢測碳氫鏈的伸縮振動,準確測得礦物油的總含量;缺點是需要用溶液萃取,萃取過程中難免會有少量揮發性有機物質丟失。紅外分光光度法已被我國確定為測量礦物油的國家標準方法之一,但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此類儀器主要采用光柵機械掃描,順序測量3.300um、3.378um、3.413um處的吸收。近年來,金欽漢等研制成功采用光譜視網膜和液芯波導技術的MFA2450型紅外測油儀。該儀器能同時測量3.413um、3.378um、3.300um處的吸收,儀器各項技術指標都得到了改進,整機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現已由長春吉大·小天鵝儀器有限公司組織生產。金欽漢等還研制成功集長程吸收池、固定光柵和陣列檢測器于一體的GRA型紅外測油儀,也可同時檢測礦物油在3.413um、3.378um、3.300um處的吸收,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金欽漢等還對測量水體和土壤中礦物油用的萃取劑進行了篩選和提純,成功選擇并提純了一種新型測油用超高純萃取劑,可以替代《關于消耗臭氧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在2010年必須在全世界范圍內禁止使用的四氯化碳萃取劑。
(5)GC—MS法
環境中二曝英類(DXNs)物質的分析屬于超痕量、多組分分析,其分析測定必須具備有效的采樣技術、定量提取和凈化技術、異構體的高效分離定性定量、良好的質量管理等技術條件。較早的DXNs分析測定方法采用低分辨率色譜質譜聯用儀(GC—LRMS)進行定性定量,在選擇性和特異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樣品需要量較大,對前處理要求也很苛刻,且易受干擾導致定量值偏高,只能測定DXNs濃度較高的樣品。如美國E P A的方法613、8280和DFIMO1.1等。
(6)HRGC/HRMS法
美國環保局(USEPA)在世界上率先公布并開始采用分辨率在10000以上的高分辨率色譜、質譜聯用儀(HRGC—HRMS)的DXNs的超痕量分析方法,使用17種以上的同位素標記DXNs作為內標物質的DXNs測定的標準方法,可對全部17種2,3,7,8位二曝英類氯代異構體進行準確定量,大大提高了分析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并用于制造HR GC/HRMS分析測定質量控制的碳和氯的同位素標準物質。
檢測咨詢:http://15851420656.cn.lao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