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廠的生產廢水中主要含有富馬酸以及少量鄰苯二甲酸、苯甲酸、硫脲等污染物。每天的生產廢水水量雖不多,但廢水的水質較差,廢水中污染物濃度較高,屬高濃度有機廢水。若直 接排放,將對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因此,決定新建污水處理設施。
1.廢水的水質、水量及排放要求
該廠廢水主要來自于產品的制造及灌裝車間. 含大量的產品母液及地面沖洗廢水等。廢水的水質、水量見表1。

廢水經處理后要求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三級標準。
2.處理工藝流程
富馬酸廢水具有COD濃度高,pH值較低以及廢水可生化性能較好等特性。根據一般厭氧反應器的處理效率,若高COD含量的水經pH調節后,即使進入兩級厭氧反應器,也會造成反應器的負荷過高,且二級厭氧出水中COD的質量濃度仍將高達3000mg/L以上,遠遠超過一般接觸氧化池的負荷承受能力。因此工藝方案采用將原水稀釋1倍后作為后續處理的進水。經過兩級中溫復合式厭氧反應器(HAR)工藝去除大部分有機物,然后進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最后經加藥混凝沉淀后排放,以保證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3主要構筑物設計參數
3.1調節池
調節池共l組,總有效容積為32in,設計停留時間為1lh。為防止污染物的沉淀,達到水質均和調節作用,池內采用穿孑L管微量空氣攪拌。配套提升水泵25FSB一18L。3臺,單臺流量3.6mS/h,揚程18In,功率2.2kW。
3.2中和池
共1組,水力停留時間為4.8h,池頂設lm,的Ca(OH):加藥罐1套;為保證反應的充分及時,池內設0.55kW攪拌機1臺。同時為保證進入一級HAR系統的水溫,池內采用蒸汽加熱系統1套.溫度由池內一套溫度計檢測。
3.3HAR反應器
一、二級均采用HAR中溫厭氧工藝:設計COD去除率為80%。
一級HAR反應器的進水COD的質量濃度為30000mg/L,分2格,每格結構尺寸:6inx6Inx8.5in,總有效容積為504in,容積負荷(以COD計)為3.57kg/(m3?d);配套進水循環泵IS80—65一125(A),2臺,Q=41m3/h,H=17In,W=4kW;配套三相分離器2套。
二級HAR反應器的進水COD的質量濃度為6000ms/L,共1格。結構尺寸:6m×6m×8.5m;總有效容積為252in,容積負荷(以COD計)為1.43ks/(nl?d);配套進水循環泵IS65—50—125(A),2臺,Q=23m3/h,H=17in,W=2.2kW;配套三相分離器1套。
3.4中間水池
pH值調節、中間儲水及冬季加熱,總有效容積為121TI。,停留時間為4.8h。
3.5一沉池
去除厭氧出水中的懸浮污泥,表面負荷0.42 m3/(m?h)。
3.6接觸氧化池
經厭氧處理后,廢水的COD值已明顯下降,但仍須設好氧生物處理,進一步去除COD。總容積96in,內裝彈性填料72in,容積負荷(以COD計)為1.88ks/(m?d);曝氣系統采用三葉羅茨鼓風機SSR65,2臺,1用l備,風量3.06m3/h;旋混式曝氣器70套。
3.7混凝沉淀池
結構尺寸3m×3in×4.5m,表面負荷0.28m3/m?h)。
3.8污泥處置
厭氧和好氧產生的污泥一并排入污泥濃縮池,污泥濃縮池固體通量(以DS計)為84ks/(m?d),總容積為8m:配置l套板框壓濾機,每天工作4h,產泥量0.65t/d(含水率80%)。
3.9沼氣處置
該工程每天產生的沼氣約504m,,設置沼氣燃燒器1套.將產生的沼氣直接燃燒。
4運行效果
本工程于2008年3月開始調試.HAR反應器的菌種來源于臨近污水處理廠的厭氧污泥以及市政污水處理廠的消化污泥,經過3個月的調試后,進入穩定的運行狀態,至今運行穩定。出水完全達到污水綜合排放三級標準,運行監測結果見表2。

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本工程為新建工程。工程占地470mz,總裝機容量40.05kW,運行功率14.364kW.工程總投資為188.13萬元,其中土建投資98.2l萬元,設備及安裝工程80.51萬元,其它9.41萬元。
運行費用:藥費385元/d。電費275.79元/d.化驗費2O元/d,人工費100元/d。每天處理廢水量為60m3/d,合計廢水運行成本為13.01元/m。
6結論
采用雙級HAR一好氧組合工藝處理高濃度的富馬酸廢水,運行穩定,出水各項指標均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三級標準。該工程運行結果表明雙級HAR一接觸氧化法結合工藝處理高濃度廢水具有處理效果好、工藝流程簡單、管理方便等優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