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質與農業面源污染的途徑及危害
1.1水質污染
1.1.1工業廢水的排放。多年來一些工礦企業環境意識淡薄,“重生產,輕治理”,或從自身利益考慮,沒有建立水處理設施,任憑污水直接排放入河,在這些廢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害物質,也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1.1.2化肥、農藥流失造成的水污染。農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是引起水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近年來,農用物資一方面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貢獻,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土壤的板結和水體的污染。
1.2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相對于工業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而言的,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地膜等農業物資的不合理和過量使用,及畜禽糞便、農村生活污水、固體垃圾、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體、土壤、生物和大氣的污染。
2 防治措施
2.1水污染防治
(1)政府部門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鎮污水和企業污水處理項目實施進度,切實改善環境,解決企業超標排污、城鎮生活污水超標排污、農村生產、生活污染等問題;建立健全水污染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對嚴重超標排污的企業或生產線堅決關閉。
(2)科研部門要加強科研,提升科技保障能力,強化環保配套服務,開展水域富營養化防治技術等一批科研攻關項目,走生物—生態治污發展道路。
(3)水文部門要做好水質動態監測,對重要水域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把有關信息傳報給當地政府及環保部門。環保部門要建立健全水資源保護法規體系,強化水域的綜合治理,從恢復和改善水體功能出發,以水源地保護為重點,加大對重要水域的治污和水環境保護工作力度。
(4)地方政府要建立有效保護水環境的長效管理機制,出臺和制定獎懲政策,廣泛宣傳環保知識,使環保觀念融化到每個公民的血液中,提高人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地把環保作為一種習慣、責任和義務。
(5)農業部門要大力推廣多施用農家肥和生物農藥,減少化肥和劇毒農藥的施用量,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劇的勢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