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廈門11月6日電(記者 蔣升陽)2009廈門國際海洋周5日晚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來自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專家參加了這次海洋盛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云其木格出席了今天舉行的廈門國際海洋周”論壇。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辦公室主任負責人在論壇上說,自1963年以來,中國政府已建立了60多個海洋類型保護區,其中近20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40多個地方級海洋類型保護區。
廈門國際海洋周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家海洋局、廈門市政府、東亞海域環境管理區域項目組織等共同主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建設海洋生態文明——海島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在論壇上發表了《中國海島管理的政策與行動》的演講,指出:海島陸域空間小、生態環境脆弱、人口密度過大,人類的過度開發給海島生態和環境造成極大的壓力,國家海洋局為此嚴格管理海島開發,要求合理安排開發項目,充分發揮各海島獨特的功能作用,對整島要制定開發保護方案,并進行科學論證,避免盲目性。
近年來,中國海島保護區數量逐漸增多。據介紹,這些保護區大多數是選擇在海島及其附近海域建立的,如蛇島、大洲島海洋生態、三亞珊瑚礁、南麂列島、內伶仃島和廈門海洋珍稀生物自然保護區等。這些保護區都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完善和健全了有關法規和制度,加強了執法管理,為防止海島生態惡化,促進典型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時,中國無居民海島的管理也逐漸加強。2003年,國家海洋局聯合有關部門發布了《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規定》,目前全國已有近20個沿海市、縣政府發布了相關管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廈門國際海洋周舉辦期間,還將舉辦“流域與河口海域綜合管理國際論壇”等各種論壇,以及有關海洋文化活動和海洋專題展覽等活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