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昨日,“山地·生態·地域”重慶城鎮建筑設計高端論壇在渝開幕,城鄉建設部官員、兩院院士、國內外建筑大師、知名高校專家等云集山城,共同為“設計重慶”支招,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助推我市成為時尚之都、魅力之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郭允沖,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中國科學院院士齊康、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崔愷、韓國知名建筑師承孝相等,昨日上午發表了各自的見解。下午,12位專家進行高峰對話,其中有3位是院士,多位是全國工程設計大師。
經濟美觀的前提是質量
據介紹,我市城鎮建設還存在建設品質不高、地域特色不鮮明、文化特征不突出、功能設施不完善、建筑用材檔次低等問題。目前正打造“五個重慶”,打破原有的“千城一面”、“千樓一面”的城鎮建筑風格,挖掘本土文化、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川東民族風情和巴渝地域特色。
出席論壇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郭允沖,為提高重慶建筑品質提了6個建議。他說,建筑設計要經濟、美觀,但前提是“質量第一”,這樣既舒適安全,又能美化城市;二是要滿足節能和環保,更好地節能減排,提高投資效率、保護生態環境;三是展示城市特點,與城市風貌相和諧;四是加強村鎮建設,為農村居民提供安居場所,助推城鄉統籌發展;五是對建筑評論向積極、健康方向引導,多組織活動向專家學者“借腦”;六是加速人才培養,更新設計理念。
利用山水造“重慶符號”
“城市風貌趨同、喪失地域特色、文化符號缺失,也是存在的問題。”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高級建筑師宋春華說,城市應該有自己的符號,北京端莊大氣、上海浪漫時尚、重慶熱情多姿……重慶山回水轉、移步換景,“山水城市”是地域特征。
重慶怎樣利用好山水特色,來打造“重慶符號”?宋春華說,美國自由女神像、丹麥哥本哈根小美人魚像,就是利用了“親水”的優勢,一大一小的塑像成為全球知名標志性符號;而巴西里約熱內盧在耶穌山上建造的耶穌像,就是利用“親山”的地域特征,知名度非常高。建筑亦是如此,可以借山、水大作文章,提高建筑的影響力。
注重自然通風和立體綠化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崔愷,代表作是首都博物館、拉薩火車站、奧運會多功能演播塔等。他與重慶也有過多次合作,正主持設計的在渝工程,有重慶國泰藝術中心、江北嘴中央商務區18地塊綜合辦公樓、朝天門廣場改擴建方案設計等。
崔愷說,重慶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山水城市,擁有山水空間結構,讓“立體城市”形態還能保留,但建筑要更注意突出山地特色,并保留吊腳樓等地域元素。
崔愷提出了6個建議,重慶建筑布局應充分考慮山水空間景觀,既要留景,又可看景;建筑形態應突顯重慶山地特點,與環境相融相襯,避免過多移山填湖;重慶風少、空氣潮濕,建筑應充分反映氣候特征,自然通風、立體綠化、空中平臺等,都可以融進建筑;建筑氣質應表達重慶人的性格、熱情、直爽、時尚、富于想象力;建筑品質應顯示重慶的實力;建筑的內涵既要反映重慶歷史,又要表現重慶新的創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