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LC
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ble Controller)簡稱PC或PLC。它是在電器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并逐漸發展成為以微處理器為核心,把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融為一體的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目前,PLC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生產機械和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中,成為一種最重要、最普及、應用場合最多的工業控制裝置,被公認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PLC、機器人、CAD/CAM)之一。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于1987年頒布了可編程控制器標準草案第三稿。在草案中對可編程控制器定義如下:“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它采用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過數字式和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可編程控制器及其有關外圍設備,都應按易于與工業系統聯成一個整體,易于擴充其功能的原則設計”。
定義強調了PLC應直接應用于工業環境,必須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廣泛的適應能力和廣闊的應用范圍,這是區別于一般微機控制系統的重要特征。同時,也強調了PLC用軟件方式實現的“可編程”與傳統控制裝置中通過硬件或硬接線的變更來改變程序的本質區別。
近年來,可編程控制器發展很快,幾乎每年都推出不少新系列產品,其功能已遠遠超出了上述定義的范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