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讀者》 作者:關飛
瓶子不是優質的象征
不久前,天涯社區一篇題為《康師傅,你的優質水源在哪里》的貼子,引爆了瓶裝水行業的定時炸彈。康師傅公司動作迅速地承認,自家的“優質水源”就是水龍頭里流出的自來水。上海飲料協會的劉玉蘭爆料說,在自來水中添加礦化液,已是業內人盡皆知的潛規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岳銀玲等人的研究報告顯示,國內礦泉水多采用臭氧殺菌,這樣容易產生致癌的溴酸鹽衍生物。行業秘密被隱藏了10年之久。原來,能將水“與世隔絕”的瓶子,也并非就是“優質純凈”的象征。
瓶裝水殺死了薩達姆
瓶子是瓶裝水的發跡之本,卻也是瓶裝水最為人所詬病的“致命軟助”。一個威脅來自瓶子的材質本身。瓶裝水的瓶子多采用PET塑料,這種塑料質輕、透明、不易破碎,但有學者認為,該材質能產生一種叫“乙基已基胺(DEHA)”的潛在致癌物,熱能會使塑膠里的有毒物質進入水中。放在車里的瓶裝水已被認為是引發澳洲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最常見的高危因素之一。另一個威脅來自生產過程。德國科學家周查全球100多個知名飲用水品牌,發現這些水放得越久,瓶里的銻釋放越多,半年就會增加一倍。盡管其含量仍在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備值內,但有研究表明銻會導致肺癌。銻怎么會到水中來呢?銻是塑料水瓶制作過程中的觸媒化劑。還有一種“對瓶子的憎惡”是出于環保,因為制瓶塑料提煉自石油。在人口僅3億多的美國,每年用于瓶裝水制瓶的原油就超過150萬桶,是10萬輛車一年的用油量,還不算包裝、運輸、人工所產生的附帶石油消耗。一個瓶子所消耗的石油相當于并子容積的1/4,有一種更幽默而深刻的說法是:瓶裝水加劇了石油消耗,最終促使美麗國出兵伊拉克,占領石油資源,瓶裝水害死了薩達姆·侯賽因。據調查,美國86%的塑料水瓶成為垃圾,若焚化,則產生諸如氯氣、含有重金屬的殘留物等有毒副產品;若掩埋,則需1000年才能完成生物降解。實際上美國40%的PET水瓶的處理是通過出口到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完成的。瓶裝水在水源選取和加工工藝方面的確追求了“更高的品質”,但也讓飲用水平添了制作、運輸、儲存等多個環節,而每個環節的疏于管理或認識水平有限,都有可能導致新的污染。
不是你選擇了純凈,而是營銷選擇了你
很多人認為,自已選擇瓶裝水是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但正如《圣經》中所說:“不是你們選擇了我,而是我選擇了你們。”喝瓶裝水的人其實也只是被“賣水廠商”所選擇,成為目標客戶群體而已。
把原本渾然天成、全民共有的水源包裝出售,這幾乎是本世紀廣告界最為成功的策劃案例之一。1987年,每個美國人每年平均只喝21.6升的瓶裝水。但到1997年,這個數字翻了不止一番。2005年,為推廣一個瓶裝水品牌,百事公司花了2000萬美元,試圖告訴美國人“要多喝水”。但不久后就爆出丑聞,該品牌的水像康師傅瓶裝水一樣,并非礦泉水,而是取自自來水,美其名曰“大眾水源”。最成功的策劃案例是“每天8杯水”的健康假象??茖W研究的確發現每人每天要攝取8杯左右的水,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吃的飯、水果、蔬菜等已包含了很多水,所以根本義鼓勵消費者多喝水,已成了瓶裝水最好的銷量提升手段。如今,瓶裝水在美國形成了“兩分天下”局面:一面是各種瓶裝水品牌層出不窮,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另一面是以紐約市長、舊金山市長、鹽湖成市長和文體明星期三氏表的“倒瓶派”堅決反對瓶裝水,鼓勵人們喝白開水。在美國是半數人公敵的瓶裝水,在中國卻成了寵兒。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瓶裝水消費國。到2010年,中國人年均將消耗1000萬噸瓶裝水,相當于美國目前消費量的60%。
QQ:245489249 晨怡-陳’S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