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國內外垃圾處理發展過程,由于垃圾填埋具有處理成本較低、操作管理方便,在大部分國家仍處于主導地位。建設垃圾填埋場主要包括:①場地防滲處理;②鋪平、壓實、覆蓋填埋作業工藝及設備;③清污分流與滲瀝液收集;④滲瀝液治理;⑤填埋氣控制與收集;⑥其它項目如滅蠅、除臭、防治鳥類等。其中,防滲工程是衛生填埋場建設的關鍵。
上海地區陸地為沖積平原,地勢低、水位高,為確保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延長填埋場使用年限,通常采用開挖填坑與堆高填埋相結合工藝,地基土層大多處于高度積水狀態。土層分布自上而下大致為:人工填土(或耕植土)、褐黃色黏性土、灰色淤泥質粉質黏土、灰色淤泥質黏土、灰色黏性土、暗綠或草黃色黏性土、草黃色砂質粉土、灰色粉細砂、灰色粉質黏土夾粉砂、灰色砂土、蘭灰或綠灰色黏性土等。地區場底土壤的防滲系數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天然黏土類襯里的防滲要求,需要采用完善的人工防滲措施,將地下水污染控制在最小程度。
1 總體方案
我國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規定:“黏土類襯里(自然防滲)的填埋場,天然黏土類襯里的滲透系數不應大于1.0×10-7 cm/s,場底及四壁襯里厚度不應小于2m;改良土襯里的防滲性能應達到黏土類防滲性能。當填埋場不具備黏土類襯里或改良土襯里防滲要求時,宜采取自然和人工結合的防滲技術措施。”
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填埋場中采用垂直防滲的較典型的填埋場有杭州天子嶺填埋場、蘇州七子山填埋場、上海浦東黎明應急填埋場等,目前均正常運行,但是由于垂直防滲墻體均采用水泥灌漿形式,其防滲系數均為10-6cm/s,并未達到國家標準中要求的10-7cm/s,因此或多或少地有滲瀝液外滲量超標的情況發生。
從我國衛生填埋技術規范看,在人工防滲中,僅對水平防滲系統作了要求。從國內其它地區已有的工程經驗和新建的衛生填埋場實例來看,由于防滲墻的滲透系數不能滿足衛生填埋技術標準的要求,新建的衛生填埋場基本上都采用水平防滲措施,因此,對四期工程新建填埋區,在現行標準下,從技術可靠性出發,推薦采用鋪設人工防滲膜的方案。結合填埋區的場內取土以滿足土方平衡的需要,采用在填埋區周圍打防滲墻的措施作為輔助防滲手段。
2 水平防滲方案
2.1概述
水平防滲的襯層系統通常從垃圾底部向下可依次包括過濾層、排水層(包括滲瀝液收集系統)、保護層和防滲層等。
水平防滲的襯層系統可以分為單層襯層系統、復合襯層系統、雙層襯層系統、多層襯層系統:
單層襯層系統只有一個防滲層,防滲膜上面是保護層和排水層,有時也在下面設下墊層和地下水收集系統。
復合襯層系統是用兩種防滲材料貼在一起構成防滲層,常用的是柔性膜與黏土合在一起,其它層的設置與單層襯層系統相同。
雙層襯層系統包含兩層防滲層,兩層之間是排水層,以導排兩層防滲層之間的液體和氣體,此外,上層防滲膜上面是保護層和排水層,下層防滲膜的下面可以設置地下水收集系統。
2.2構造方式選擇
對單層土工膜襯層防滲性能分析如下:
按國家標準要求的2m厚、滲透系數為1×10-7cm/s的黏土,在假設水頭為0.3m的條件下,底面標準滲透率用達西定律計算為9.94×10-5m3/(m2•d)。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