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作者:許勁上
并購博大精深,一樁并購交易涉及許多條件和要素,也牽涉到許多的利益相關方,要想成功圓滿的完成一次并購交易行為,并購的決策者與執行者一定是小心翼翼、甚至是如履薄冰,在眾多的并購關鍵要素之中,有兩個更是需要戰戰兢兢地謹慎對待,它們就像是貫穿并購交易始終的兩條紅色警示線,是斷然不能輕易碰觸和逾越的,這兩個要素就是戰略和風險。
我們先來說一下并購中的戰略要素,有人說,并購只是戰術,關戰略什么事兒???不錯,從本質上看,并購只是戰術,只是實現戰略的一種手段和方式,既然是戰術,那就必然是要為企業戰略服務的,就應該以戰略為核心,況且并購本身還應該有一個并購層面的戰略,大的戰略是企業層面的最高戰略,小的戰略就是并購活動層面的戰略,而且并購戰略要服從企業最高戰略,要與企業最高戰略保持高度一致。
貫穿并購始終的兩條紅色警示線之一的戰略在這里指的就是企業層面的最高戰略,在我的并購戰術體系《并購成就王者》中,我把戰略放在第一的位置,由此可見戰略要素在并購交易中的份量,在我的并購課堂上,我曾不止一次的強調,在實施并購活動之前,企業,尤其是并購方企業一定要進行一次戰略規劃,通過正確的戰略規劃,重新梳理和審視自己企業的戰略,作出必要的調整和修正,只有這樣做,并購交易才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要不然并購就成了亂彈琴。
在實施并購活動之前重新確定了自己企業的最高戰略,那接下來在并購的實際執行過程中就要不折不扣的圍繞既定的企業戰略來做事情,切不可為了并購而并購,把戰略拋在一邊不管不問,當下越來越流行的戰略型并購就是提倡并購要高度符合企業戰略,那些投機性、短期性的并購交易注定是要失敗的。
在過往的并購實踐活動中有太多的因為不顧及戰略而最后遭受滅頂失敗的反面案例,這些并購交易的決策者和執行者為了并購而并購,在并購伊始可能還想著自身企業戰略,但是在并購執行的后期,尤其是當成功的并購了一家企業之后就逐漸的忘了并購的戰略目的,開始為了并購而并購,追求一種并購的快感,想當然地以為依靠并購就可以快速的實現企業做大做強的美好愿望,這是多么可笑、可悲想法??!
我們再來看一下貫穿并購始終的另一條紅色警示線,就是風險,并購的高風險屬性,我們已經取得共識,沒有人天真的認為并購是沒有風險的,并購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活兒,絕對是一個只有高手才能干的活兒,這個高手首先就要是一個管理、控制風險的高手。
并購交易的風險有許多種,而且不同的并購交易有著不同的并購風險,值得一說的是,忽視任何一個并購風險都有可能把整個并購交易全部葬送,這話絕不是危言聳聽,并購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說也絕不是空穴來風,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對于并購交易的決策者和執行者來說將是致命的硬傷。
并購有風險不怕,可怕的是沒有風險意識,那些認為并購沒什么風險,可以簡單應付的交易者都注定是要失敗的,古今中外,因為輕視并購風險而導致失敗的反面并購案例比比皆是,這足以讓我們對并購的風險屬性引起高度的警覺。
在上一篇文章《并購交易的風險掌控術》中,我把應對并購風險的五個步驟與大家做了簡單的分享,分別是:慧眼識別風險、精準評估風險、巧妙規避風險、學會轉移風險、直面控制風險,接下來,我想分析一下并購風險與盡職調查的關系。
在我的并購戰術體系中,我把并購風險與并購的盡職調查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我認為做好并購的盡職調查可以減少并購風險的發生概率,我們都知道,盡職調查是了解一個企業實際情況非常重要的手段,通過詳細的盡職調查可以了解一個企業的方方面面,在盡職調查的過程中,同樣可以發現并購隱含的風險所在,因此,做好并購的盡職調查工作,在調查中及時發現潛在的并購風險,及時把并購風險作出合理的評估,并把并購風險的管控方案制定出來,這無疑是降低并購高風險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并購交易中的風險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明顯的風險比較容易識別,但隱性的風險就需要我們擁有一雙慧眼,并購的風險類型多樣,而且不一而足,有的風險大到無法估量,在這里,我要提醒廣大的并購交易決策者,當并購的風險無法確定時,我們要果斷的放手,不要有絲毫留戀,因為并購事關重大,容不得我們有半點大意粗心。
正如做任何事都有一個警戒區,有些原則和規律是絕不能輕易逾越的,并購也一樣,并購要素中的戰略與風險就是兩條不能逾越的紅色警示線,而且這兩條警示線是貫穿并購交易始終的,從并購的前期準備階段到并購的后期整合階段,我們都要謹記:并購的戰略要嚴格遵循,并購的風險要高度重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