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于很多化妝品來講,既是機遇年也是洗牌年。好的公司,越做越大,越來越步入正規;好的品牌越做越好,知名度越來越大,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的場面將繼續上演。
如何解決招商難題已成為中小企業的老總們必須解決的一道命題。不管是已進入化妝品行業的老板還是準備進入的老板,已上馬的企業是一如既往地前行還是調整思路、輕裝上陣;準備進入的企業,是規劃好了進入還是盲目上馬,這都是企業決策者需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企業一直在喊招商難,經銷商則一再抱怨廠家不講誠信,出現這樣的市場狀況,其實是企業本身造成的。有句俗話說:“一條老鼠壞了一鍋粥”,雖然這句話用在這里不太合適,不能把行業環境變壞的責任歸咎于某個企業或某幾個企業,但很多企業為達目的,采用非常規的手段進行市場操作,嘗到甜頭;于是,很多企業紛紛效仿,放政策、送專柜、送促銷、送冰箱、送轎車,只要經銷喜歡的,能讓經銷商多訂貨的手段全部用上。只想著在政策上下工夫,不愿在產品上花時間花精力,產品同質化嚴重,毫無個性特色,沒有產品策劃包裝,市場細分,差異化宣傳。只對經銷商促銷;不對消費者宣傳。市場造就了很多百萬富翁,也讓很多人看到了發財的機會。懂行不懂行的都一窩蜂似的進入化妝品行業,化妝品店如雨后春筍般,一夜之間就出現在大街小巷;市場上一下多了幾千家上萬家化妝品公司,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為什么招商難?中小企業除了要分析市場原因和經銷商原因外,更要從企業自身上找問題,找原因。通過上面的市場概述,以及對行業的深入研究分析;中小企業招商難,招商不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產品“千人一面”,毫無個性特色可言
看看市場上眾多產品的包裝、宣傳,到處都是夸大不實的海口,虛假的證書和蒼白的自白;產品“千人一面”,毫無個性特色,A品牌換個名字就是B品牌,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唯一的區別就是“你叫張三,我叫王五吧了。”企業沒有從產品本身的特性上去挖掘產品的亮點,根據產品的特點去策劃產品的包裝和宣傳品,以及實施計劃;沒有根據企業的資源去細分市場,有多大的力就挑多重的擔子,不要盲從,看別人做什么賺錢就去做什么,別人有的資源你沒有,怎么做?產品的所有策劃宣傳就是吸引經銷商的眼球,君不見現在的經銷商都是半個策劃家了,誰看不透那些粗劣的策劃和簡陋的包裝。產品策劃、招商策劃,只針對經銷商,不針對消費者,經銷商拿到產品不知道怎么做,這樣的產品怎么吸引經銷商,招商不難才怪!
今天,如果市場上有個產品標榜來自法國并深受市場歡迎;那么明天市場上就會有一堆來自法國或其他受歡迎國家的品牌。他們都會有一個美好的出身,一個動人的故事,或者有個強大的背景;不是來自普羅旺斯,就是來自阿爾卑斯山,以或是其他那個美麗的地方。跟風是很多企業的慣性思維,也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只要對經銷商有吸引力,很多廠家就會采用,不管產品是不是真的來自那個國家,即使不是,也要想辦法找到一點血緣關系,以尋求正統化。因此,市場上有很多傍名牌的產品,有很多高仿的產品,有很多在國外注冊在國內生產的產品,經銷商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了解到產品的真實身份。
2、招商目的、目標不明確,招商沒計劃,沒策略
很多企業在招商前根本沒做多少準備,也不可能有什么招商策劃,甚至有的企業產品不全就匆忙上馬了,為了招商而招商。
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招商營銷的目的分為四種:一是回籠資金,緩解壓力;二是建立新網絡,開辟新市場;三是打擊競爭對手,擴大市場占有率;四是鞏固老市場,增加競爭力。
企業在招商前,需明確招商的目的,是為回籠資金還是建立網絡?必須對所做的產品,針對的市場和目標消費人群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資源、找出產品的亮點、找到目標市場有效的招商宣傳途徑和方法、找到目標消費人群的關注點,對產品和招商政策上進行針對性的策劃。
招商策劃是招商的必要過程,只要一個好的招商策劃和一個嚴謹的招商計劃,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招商服務。要招商就需要明確目標:“在多長時間內圈多少銀子?在那里圈這些銀子?怎么圈這些銀子?”
招商的目標不同,招商的方法就不同。招商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才能保證招商工作收到預期的效果。否則,就成了花架子,流于形式。沒有明確的招商目標和切實可行的招商計劃,招商工作只會是一團糟。
3、企業為快速回籠資金,緩解資金壓力,采取短視的、殺雞取卵的招商方式
招商本是企業借助經銷商分銷產品的好方法。通過借網絡、借資金、借關系等彌補制造商力所不及之處,把產品送到顧客面前。在此過程中,企業與經銷商各取所需合作雙贏。然而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殘酷,很多中小企業迫于生存壓力,邪招、怪招頻出,放政策,送專柜,送促銷,送汽車,只要能想到的,對經銷商管用的招術通通用上。有的企業直接把招商當成生財之道,圈一批錢換一個產品名稱繼續招商,對經銷商的承諾不兌現,使得經銷商虧得一塌糊涂,嚴重打擊了經銷商代理產品的信心和對廠家的信任感。這種局面破壞行業環境,增加了招商的難度。
一位將軍的誕生是建立在眾多勇敢善戰的士兵的基礎上的。一個企業的成功也是建立在眾多經銷商發展壯大的基礎上,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小經銷商,沒能力的經銷商難免要成為企業沖鋒陷陣的炮灰。很多中小企業由于實力有限,沒錢請代言人、做廣告,難以招到成熟的有能力的經銷商。招的大多是小經銷商自身的鋪貨能力,操作能力有限,廠家對經銷商的后續支持有限,只能靠經銷商自己的能力來操作市場,但由于是新品牌,產品沒知名度,一時難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沒有廣告活動,也沒有強力的促銷人員,加上新品牌前期招的經銷商大多是單店,剛進入化妝品行業的菜鳥,沒多少經驗能力,可利用的資源也有限,因此很多客戶都是一次性生意。新客戶難以開發,老客戶沒能續貨,長此以往,便形成惡性循環,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很多企業為了生存,只要能撈到錢就行,招商圈錢是業內陽光下的秘密,廠家采取了殺雞取卵的招商方式,策劃也圍繞這個主題,所以招商的路越走越窄,最終只能關門大吉。
4、經銷商浮躁的心態,主觀性不強,不愿與品牌共同成展,希望“傍名牌”,快速致富
很多經銷商只要一通上話,不管什么產品,能不能做,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廠家給予什么政策支持,廠家根本不知道你會投資多少來操作他的產品,你有什么樣的網絡和經營優勢也不清楚,你最終會不會來操作這個品牌還是一個“?”,廠家怎么可能會給你一個很真實的答復呢?廠家有支持固然好,但如果產品本身不行,給你再大的支持又有什么用,沒有回頭客又有什么意義?所以我經常對經銷商說:“第一批貨放在家里賣不出去是你的問題,賣出去后沒有回頭客是廠家的問題。
”
很多中小經銷商或想創業的人都希望做名牌,以為做名牌就一定能賺大錢,相反如果銷量不大,進貨價格又沒優勢還要虧本!有利就有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產品有知名度、好賣,但折扣高。所以名牌產品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好做,除非你大手比操作,進貨量大,能拿到低折扣的產品,銷量又不錯的情況下,才能賺大錢。
還有一些經銷商,操作化妝品的時間都在四五年以上,但對自己要選擇的產品心理不清楚,腦子里一團糨糊。挑選產品要問朋友、問家人、問分銷商,他們要么沒做過,對化妝品不了解,即使做化妝品的,也做得不怎么樣,期望他們幫忙選產品,能挑選到什么好產品。凡是這樣的經銷商,最終挑選的產品肯定是低價格,低折扣,低要求,政策吸引人的產品。三五個月就要選一次產品,沒有長期規劃,沒有長線品牌;只不過上次選的是A品牌,這次選的是B品牌,就象家里的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在競爭。上次在左池塘摔了,這次在右池塘摔了,選產品的思維永遠沒變。
經銷商希望代理這樣的產品:產品包裝要漂亮,質量要過硬,進貨要求要低,供貨價格要低,產品知名度大,廠家支持力度大等等,到哪兒找這樣的產品?如果真有這樣的產品,怎么會輪到你來做?別忘了,中國有十幾億人呢!如果真有這樣的產品,全國還不到處有人在銷售呀,全國的消費者還不人人用這樣的產品呀?就是國際性的大品牌好像也達不到呀。這種機會居然能讓你碰上,還做什么代理商,干脆買彩票得了。
5、行業大環境的變化,消費心理的成熟
行業的大環境已今非夕比,企業如果還是按照十年前,十五年前的操作手法來操作現在的市場,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原來市場上有幾個牌子,現在光化妝品公司就有一萬多家,品牌就更多了,市場競爭可以用白熱化來形容。市場不缺產品,也不確好產品,但有了好產品不一定就能成為名牌。一個名牌的誕生既有產品本身的因素,更有環境和操作方式的因素。中小企業在招商前,既要對市場細致分析,對產品策劃包裝,更要有一套好的市場招方法和市場推廣模式,要不然只能賺點小錢,不能長久。
隨著化妝品市場的發展,消費者對化妝品的購買使用也越來越理性,不可能因為你的一句廣告或者促銷員的一兩句好話就匆忙購買。只有自己了解,體驗過感覺不錯有安全保證并且價格能夠接受的情況下才會購買。消費者購買心理的成熟決定了只針對經銷促銷,不對消費者促銷的產品,招商更加困難,品牌生存困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