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 2. 1 針對性不強
由于國內除磷脫氮技術一直不夠成熟,因此受傳統治理技術和設計理念的束縛,在對象生活污水這類有機污水的治理上,許多設計單位和成套設備制造商只重視COD、BOD5等一類有機污染物的去除,而忽視了脫氮除磷。實際工作中,在對待位于湖濱直排的這一類生活污染源的治理上,如果在設計或設備選型上沒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脫氮除磷措施,即使COD、BOD5等指標治理達標了,但仍不能滿足現有水體功能要求,經治理后的排放水仍可導致湖泊的富營養化。
2. 2. 2 設計參數選擇不當
水質、水量是一項污水治理工程最基礎的設計參數。由于生活污水治理的歷史長、案例多、用水排水情況又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普遍性,并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數據,因此許多設計單位在取得這兩項參數時一般都不經過實測,而是憑經驗估計,或根據相關數據類比、推算,尤其是對水量,有時只考慮其排水的一般情況,而忽視了高峰期和低峰期排水量的差異,往往得出的結論與實際相差甚遠,因而設計的調節池尺寸不準、有的甚至根本不設調節池,致使處理設施對污水水質、水量變化的適應性較差。再就是對餐飲一類的污染源,往往在設計時對動植物油類的濃度考慮過低,弱化了裝置的隔油功能,從而影響整個處理裝置的處理效果。
2. 2. 3 產生的污泥未妥善處理
正是由于這部分污水污染源的分散性,因此對于裝置產生的污泥在設計上大都沒有采取相應措施,加上在實際工作中管理不善,一方面沒能定期清理而影響裝置的處理效果,另一方面對于清理出來的污泥也沒能很好的集中處理,往往也容易產生二次污染。
2. 2. 4 處理裝置運營管理不善
污水處理工作對建設單位而言,一般屬附屬性工作,由于環保意識的淡薄,業主大多雇傭非專業人員管理,因此往往由于操作人員沒能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或操作不當,造成裝置在運行過程中性能不穩定、設備故障多,導致處理效果差。
2. 2. 5 成套裝置設備質量較差
由于利益的驅動,許多成套處理裝置的設計參數和設備選材都沒能達到設計要求,再加上設計、管理上的一些原因,許多處理裝置在運行過程中都達不到設計壽命,要么不停地更換部件,要么經常停機,從而影響整個處理裝置的運轉。
2. 2. 6 基建投資成本偏高
目前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基建投資成本約為1600~2000 元/ m3污水,有的甚至超過2000 元/ m3污水,接近和超過集中式二級污水處理廠建設投資成本(約2000 元/ m3污水左右) ,其造價相對偏高。這一問題業已成為推進分散式生活污染源治理上的一個主要問題。因此如何優化組合工藝、采用新技術,降低成本,增強處理效果,又成了做好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的一個新課題。
3 治理方案的確定
3. 1 治理方案確定的原則
就某一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而言,如何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確定好其治理方案,使各方面達到最優,顯然是排放標準的符合性、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是三個不可缺少的原則。
3. 1. 1 標準符合性原則
就目前我國的技術、經濟水平而言,將污染源治理后達標排放是其主要目的。因此在確定一項污水治理工程的設計方案時,應將受納水體的排放標準作為其首要條件,尤其是湖濱直排區的污染源,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湖泊的水域功能,考慮脫氮除磷措施,并嚴格按排放標準確定各項設計參數,確保治理設施投入運營后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尤其是氮、磷的排放一定要達到水域功能要求。
3. 1. 2 技術可行性原則
在實際的治理工作中,一般是基于受納水體的功能與其相應的排放標準來選擇相應的治理技術,譬如對于湖濱直排區污染源的治理就必須選擇具有脫氮除磷的治理技術,尤其是Ⅲ類水體或比Ⅲ類水體要求更為嚴格的水體,否則,即使COD、BOD5等指標治理達標了,而實際上并沒有達到水體功能要求。治理技術的可行性是污染源是否能夠真正得到有效治理、使受納水體環境質量切實得到有效保護的關鍵。
3. 1. 3 經濟合理性原則
選擇一項可行的治理技術使某一污染源經治理后達標排放,尤其是對那些排放標準要求較高的受納水體,往往需要較高的經濟投入,這恰巧是許多建設業主所不愿意的,因此實際工作中就要做多方案的技術、經濟綜合比較分析,對于有土地可利用的落后地區,可選擇工程處理與土地自然處理相結合的處理方式,以確立治理工程最優的性價比,力求真正達到“以較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從而獲得經濟與環境雙贏。
3. 2 治理方案的選擇與確立
基于以上對現有治理技術以及治理方案確定原則的分析,考慮到國內將逐步提高對脫氮除磷的要求,因此就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方案的主體工藝選擇而言,對于位于河邊、湖濱直排區的和屬于發達地區的污染源的治理,應選擇改進型活性污泥法、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應器法等;對于遠離河邊、湖濱非直排區的和屬于經濟落后地區的污染源的治理,可以選擇接觸氧化法等,但對于有條件的地區,也應選擇以上具有脫氮除磷的方法。各種方法在工程上既可采用混凝土構筑物實現,也可采用一體化裝置實現。具體設計、建造時可因地制宜靈活優選,其總的原則應是在保證排水水質達標或滿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技術上可行,在經濟上合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