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也告訴我們,工程師早點參與創業是對的。我一向反對工程師早點主導創業,但是早點參與創業是對的。
每個人都是兼職產品經理
記者:如果有應聘者沒有什么背景,也沒有做過成功的產品,但他可以提出一大堆產品計劃,有沒有可能被選拔出來呢?
李開復:我們的申請表上有自我發揮的機會。如果填了非常多內容,我們的程序會判斷出來,我們會閱讀。所以假如你不是名校畢業的,你也沒在一個有名的公司工作過,也沒得過什么大獎,你的表格什么也不填,那有可能直接被排除。所以,當你填履歷申請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的優勢顯示出來。
記者:面試的時候你會問哪些問題?
李開復:比如我們會問產品經理:你最喜歡的一個產品是什么,這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他的不足之處又體現在什么地方?我覺得這一個問題往往就會看出來應聘者思考的軌道是否是對的。對于一款你最常要的產品,如果不能很好的評估出他的核心優勢和挑戰的話,那就是最大的問題。
對工程師來說,我們還是會出一些這種比較實際的問題,跟算法還是有關的,但不是完全圍繞算法,而是看你寫代碼的時候,是否易讀性好,思路是否清晰,考慮是否周密,不會漏掉細節。
記者:您原來在微軟研究院、Google有很大部分的工作職責是招人,現在的側重點和原來有什么不同?
李開復:微軟、Google更多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創新實踐者,微軟研究院可能看創新多一些,Google可能看實踐多一些。
工程師有幾種:一種是溝通能力很強、想法很多,喜歡討論,很外向,比較美國式的工程師;還有一種就是非常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的中國式工程師;第三種是點子很多的,但不見得是一個最好的項目完成者。
微軟研究院可能最喜歡第三種,因為研究院是做啟動、創新的,Google可能會喜歡第一種,谷歌公司里的硅谷血液是很強的,有年輕人那種沖勁、小飛俠的感觸。
對于創新工場,我們不像Google那樣重視算法,而是會重視他對市場和產品的敏感度怎么樣,編程能力如何,是否做過真正的產品。因為這么小的團隊,不可能每一個人的工作職責劃分的非常清晰,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樣,只需要產品經理懂用戶,其余的人去編程,不用接觸用戶。
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是兼職的產品經理,我們希望那些敏感度更強的工程師,有一天真正成為一個主導創業者。
創意孵化成功率有多大
記者:創業者進來之后,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創業環境,項目是怎樣的流程?
李開復:我們有點像Google的那種模式,先去網絡上證實一件事情,再去逐步啟動它,然后看每一步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我們不會非常急迫的組織團隊和擴張雇人。
我們更多的可能先去研究一下某個方向,別人有沒有做過,別的國家有沒有做過,有沒有類似的公司,用戶是誰,競爭對手是誰,可不可以去訪問幾個用戶。如果說能很快做出一個原型,看看它的流量如何,用戶群怎么樣,有沒有在增加,來監測這個方法是不是比別的方法更好,總之要用數據說話。
記者:我們知道,在常規的創業項目中,成功的幾率是很小的。那在創新工場這樣完整的機制下,您認為創新的項目的成功率會有多大?
李開復:從一個點子變成項目再到一年后拿到A輪融資,我們預估孵化成功率約在1/4左右,然后從A輪到融資上市,從市場的經驗來說,也許再1/4。因此,整個項目成功率應該是在1/8到1/16之間。當然,很多項目不上市也可以成功,比如出售、合并等。
另外我想補充的是,這不代表創新工場只有1/16成功的可能性。因為一個項目一個月、兩個月失敗了,但做第二個項目可能成功了,可能多做幾次就碰到一個成功的項目。而且還有一個可能:你參與的項目沒有成功,但另外項目成功了,成功的項目可以從我們母體里挖人。這里除了我之外,誰都可以挖。很有可能,你作為一個很優秀的工程師,你的項目不妙了,但另外一個公司拿到了A輪融資,他們給你offer,你也可以自己決定。
記者:創業項目中,母公司要占到多大的股權比例?
李開復:會給創業者很大的一個比例,這完全要看團隊和帶頭人的資歷,我們最小的例子是20%,但更多時候會多一些。
記者:創業團隊是否不需要擔心資金問題?
李開復:資金也要擔心的,因為如果做得不妙,我們就不給資金了。資金是在你的項目合理的假設之下的。
創業成功四要素
記者:你認為創業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
李開復:我認為創業最關鍵的因素第一是團隊(包括帶頭人);其后是經驗、執行力;最后才是點子。
現在絕大多數的所謂創業者,都完全把這四者搞糊涂了。他們認為“我有點子,我就是發明家、創業者,然后你給了我錢,進了我的帳戶,我就可以去做一切自己喜歡的創業了”。但是,你有團隊嗎?沒有。你有執行力嗎?沒有。你負責過項目嗎?沒有。你做過商業嗎?沒做過。那注定是要失敗的。
所以,我們要找那些真正擁有創業者潛能的人。他們自己有執行力、有經驗,有能力帶團隊。如果他們帶著項目進來,我們也歡迎。當然我們也歡迎他腦子里的點子,拿出來大家討論。行的話,我也支持你的點子。
記者:大家現在最期待的就是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對外發布產品?
李開復:請幫我們降低期望值。希望大家對我們有點耐心,給我們一點時間。三年之內,做出一兩個酷東西是絕對可以的,但第一個產品就要改變世界,這個期望值是沒有人可以達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