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尊五美,除四惡被人們稱為孔子的執政方略,是孔子哲學思想的精髓,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的方法論,也是當代企業管理者管理企業最好的管理方略,如果企業家真正領會和能做到尊五美,除四惡,并作為管理企業的行為指導。那么管理就會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孔子的五美中的“惠而不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中的人文關懷的重要性。人文關懷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體現。領導者應該真正了解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實際要求,并切實的從員工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追求企業的利益的同時一定要兼顧員工的利益,掌握好企業與員工利益的平衡點。管理上要寬嚴結合。這樣即使增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但不會使企業遭受損失,因為員工從內心對企業有了歸屬感,員工的創造性和工作熱情就會大大增強。就會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創造出更多的效益。這就達到了“惠而不費”的境界。如果對員工的管理過于苛細,縱使暫時能提高效益,但時間一長必然會衍生其它問題。五美的“勞而不怨”,就是如何讓員工既任勞也任怨,俗話說:任勞易,任怨難。做到讓員工從事繁重和高難度工作的同時,心中沒有“埋怨”,甚至是愉快主動地接受任務是很難的,這也是每一個管理者所希望達到的理想管理狀態。但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卻常常讓管理者困擾不已。要解決這一問題其實就涉及到確立企業的愿景、企業的用人戰略和薪酬問題。孔子說:“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讓員工帶著希望去干活并有相對應的報酬;二是要求用人得當,人盡其才。讓員工帶著希望去干活就要明確企業的“愿景”,管理者應該不斷地向員工宣傳企業的愿景,讓員工了解自己為企業所做的一切,會在未來獲得怎樣的回報,會達到人生什么目標,在確立愿景后還要制定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及公平的人才戰略,讓員工感到他們不僅是在為公司創造利益,更是在為自己的利益和人生目標而努力。并在企業感到有公平的發展空間和環境。這樣員工工作起來才有干勁,這樣就會勞而不怨。
孔子五美中的“欲而不貪”中“欲”不是廣義的欲望,而是積極向上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向善的力量。“不貪”指的是對欲望的追求不超過合理的限度,否則,欲望就發展為貪婪,最終反受其害。對于企業而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問題。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候一定要堅守一個道德的底線。現在有些企業的管理者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或者為了謀求企業利益而偷工減料或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毀掉了公司的聲譽和個人的前程。三鹿和雙匯兩家企業就是一味的追求利益而不顧消費者的利益,結果企業遭到了滅頂之災。正確的樹立企業價值觀是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對于管理者個體而言一定要“君于愛財,取之有道。不能貪污受賄,利用職權謀私利,要廉潔清明。“欲而不貪”是企業價值觀和企業家人生價值觀很重要的內容。
孔子五美中的“泰而不驕”也有兩層意思。一是對于管理者來說一定要既保持不憂不懼的心態,心平氣和,遇事泰然自若,不要矜己傲物,裝模做樣,色厲內荏,給人以盛氣凌人的感覺。二是對于企業來說一定有憂患意識,雖然企業現在發展很好,但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目標,做到泰而不驕。這樣企業才會基業常青。
孔子五美中的“威而不猛”是告誡管理者應該時刻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衣著打扮,莊重得體以作為下屬的榜樣。只有嚴格律己,才能贏得員工由衷的敬畏,從而樹立自己的威信,產生強大的向心力,保證團隊高效運作。管理者既要有威嚴,要讓人畏服,但又不能給人以兇猛可怕的印象,如果威嚴過度則會讓人避之猶恐不及,時間一久肯定會導致人心渙散,最終只能成為孤家寡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