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固化成型燃料是指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作用下,將農 作物秸稈壓縮為棒狀、塊狀或顆粒狀等成型燃料,從而提高運輸和貯存能力,改善秸稈燃燒性能,提高利用效率,擴大 應用范圍。秸稈成型后,體積縮小 6-8 倍,密度為 1.1-1.4 噸/立方米,能源密度相當于中質煙煤,使用時火力持久,爐膛 溫度高,燃燒特性明顯得到改善,可以代替木材、煤炭為農村居民提供炊事或取暖用能,也可以在城市作為鍋爐燃料, 替代天然氣、燃油。
秸稈熱解氣化是以農作物秸稈、稻殼、木屑、樹枝以及 農村有機廢棄物等為原料,在氣化爐中,缺氧的情況下進行燃燒,通過控制燃燒過程,使之產生含一氧化碳、氫氣、甲 烷等可燃氣體作為農戶的生活用能。該項技術主要適用于以自然村為單位進行建設。
秸稈直接燃燒發電技術是指秸稈在鍋爐中直接燃燒,釋 放出來的熱量通常用來產生高壓蒸汽,蒸汽在汽輪機中膨脹做功,轉化為機械能驅動發電機發電。該技術基本成熟,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適用于農場以及我國北方的平原地 區等糧食主產區,便于原料的大規模收集。秸稈干餾是指利用限氧自熱式熱解工藝和熱解氣體回 收工藝,將秸稈在一個系統上同時轉化為生物質炭、燃氣、焦油和木醋酸等多種產品,生物質炭和燃氣可作為農戶或工 業用戶的生產生活燃料,焦油和木醋酸可深加工為化工產品,實現秸稈資源的高效利用。該項技術適用于小規模、多 網點建設,集中深加工的發展方式。
5、秸稈生物轉化食用菌技術
食用菌是真菌中能夠形成大型子實體并能供人們食用的一種真菌,食用菌以其鮮美的味道、柔軟的質地、豐富的 營養和藥用價值備受人們青睞。由于秸稈中含有豐富的碳、氮、礦物質及激素等營養成分,且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因 此很適合做多種食用菌的培養料,通常由碎木屑、棉籽殼、稻草和麥麩等構成。目前,利用秸稈栽培食用菌品種較多, 有平菇、姬菇、草菇、雞腿菇、貓木耳等十幾個品種,而且有些品種的廢棄菌幫(袋)料可以作為另一種食用菌的栽培 基料,不僅提高了生物轉化率,延長了利用鏈條,減少了對 環境的污染。
6、秸稈炭化、活化技術
秸稈的炭、活化技術是指利用秸稈為原料生產活性炭技術,因秸稈的軟、硬不同,可分為兩種生產加工方法。
(1)軟秸稈。如稻草、麥秸、稻殼等,可采用高溫氣 體活化法,即把軟質秸稈粉碎后在高壓條件下制成棒狀固體 物,然后進行炭化,破碎成顆粒,通過轉爐與900℃左右水 蒸汽進行活化造孔,再經過漂洗、干燥、磨粉等工藝制成活 性炭。
(2)硬度較強的秸稈。如棉柴、麻桿等,可采用化學 法。即把硬質秸稈粉碎成細小顆粒狀,篩分后烘干水份控制在 25%左右。經過氯化鋅、磷、酸、鹽酸等,配制成適合的 波美度和 PH 值溶液浸泡 4-8 小時,進行低溫炭化(250-350℃)和高溫活化(360-450℃),再經回收(把消耗的原料稀 出再經過煮、漂洗、烘干、篩分、磨粉等工藝)制成活性炭。
7、以秸稈為原料的加工業利用
秸稈纖維作為一種天然纖維素纖維,生物降解性好,可以作為工業原料,如紙漿原料、保溫材料、包裝材料、各類 輕質板材的原料,可降解包裝緩沖材料、編織用品等,或從中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其中,最主要作為紙漿原料。 可用于造紙纖維原料的秸稈為禾草類,包括稻草、麥稈、高粱稈、玉米稈等。其中,麥秸是造紙重要的非木纖維資源, 其他秸稈尚未大量使用。造紙用麥秸占總量的 30%以上,主要集中在麥秸主產區的河南、安徽、山東、河北等省。采用 清潔生產工藝科學使用秸稈生產非木紙漿、秸稈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