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電解氣浮法處理廢水
電解氣浮工藝是一種運用電化學方法去除固態微粒,油污的廢水處理單元操作方法。其上浮原理是通過電解水產生氫氣,氧氣和氯氣(有氯離子時)攜帶廢水中的膠體微粒,油污共同上浮,達到分離進化的目的。與常用的加壓溶氣氣浮發相比,其具有以下特點。
1,電解產生的氣泡微小約8~15um,與廢水中雜質的接觸面積大,氣泡與絮粒的吸附能力強。通過調節電流,電極材料,PH值和溫度可以改變產氣量及氣泡大小以滿足各種需要。
2,陽極過程中陽極會有中間產物,它們對有機物有一定的氧化作用。有氯離子存在時陽極產生氯氣有氧化作用,氯氣分解產生次氯酸根也有氧化作用,因此對水體中的有機物有降解作用。
3,工藝裝置緊湊,站的面積少。
電解氣浮法通常用不不溶性電極,常用電極有不銹鋼,石墨,二氧化鉛,金屬氧化物鈦基電極等。通常將電解池安裝在水處理池底部,水緩緩流過電解池,氣泡魚懸浮物接觸后吸附,達到分離目的。電解氣浮陽極析氧氣,有氯離子存在時析出氯氣,陰極析氫,其超電壓服從他菲爾經驗公式,即η=α+βī。選擇中低超電勢材料做電極,可以提高析氫速度,降低電能消耗。
電解析氣的過程包括氣泡的形成,長大和氣拋脫離三個階段。電解氣泡的生成,本質上屬于新向的生成,由于電極表面的微觀不均勻性,并涉及氣體的溶解,過飽和,擴散等,成粒過程十分復雜。氣泡長大過程,包括電極表面笑氣泡聚并,以中等氣泡為中心兼并周圍小氣泡以及打起泡的滑移聚并。氣泡的脫離發生在上升力大于附著力,氣泡脫離的臨界尺寸與電解工業條件,電極表面狀態有關。電解氣浮工業設備:氣浮槽有平流式和豎流式或回流式和翻滾式。
四、電化學氧化法處理廢水
1、直接氧化法處理廢水已用此法直接降解無機污染物(如含CN-廢水、含NH4+和含硫沸水等),對有機物氧化降解(如降解染料、酚)以及造紙、皮革垃圾填埋場滲析液等各種廢水。含氰廢水主要來自化工、制藥、焦化、冶煉、電鍍等行業,處理方法很多,如化學法、電解氧化法、活性炭法、離子交換法等。
2、間接氧化法處理污水間接氧化法實在陽極反應過程中,先生成具有較強氧化性質的化學活性物質,在利用這些物質對難降解物質徑行分解,氯氣、次氯酸跟等均可作為有機物的氧化中介,其還原電勢越弱,氧化中介效果越好。間接氧化已經在苯、苯酚、油和氯化物的氧化過程中得到驗證。由硝基氯苯生產隊硝基酚的廢水,進沉淀、萃取分離后,酚的質量濃度仍有數百毫克美升,并含有大量的氯化鈉,可用電解法生產氯與次氯酸跟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侯尾液中仍含有次氯酸跟,再與原水混合作進一步氧化,脫酚率達99%。
五、電還原法處理廢水
電換元法可用于鉻離子去除、重金屬回收、氯代烴還原脫氯、銅請絡合物電鍍廢液治理。
六、電滲析法處理廢水
電滲析技術作為一種特殊的電解技術,早已在氯堿工業和水處理中應用。電滲析的原理是在直流電場下,溶液中的正負離子分別向不同方向遷移,正離子向負極遷移,負離子向正極遷移。若在溶液中間安裝離子交換膜,由于陽離子只允許正極通過,而陰離子交換膜,只允許負離子通過,因此可以限制不同區域溶液中離子的遷移,最終達到分離、濃縮、提純、回收離子或淡化水的目的。電滲析技術主要用來淡化苦咸水和海水、處理酸性廢水、處理赤泥堿性廢水、處理硫酸鈉廢水、處理造紙黑液。
七、水處理藥劑的電化學合成
1、高效聚合氯化鋁的電化學合成聚合氯化鋁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水處理劑,主要用于廢水的絮凝混凝。其有效的絮凝作用來源于AI13,它是鋁離子水解—聚合—沉淀過程的中間產物。目前工業化生產聚合氯化鋁的方法有化學酸溶法、中和法、電滲析法和熱分解發等。
2、電解海水生成氯氣和次氯酸鈉用于殺滅生物和細菌
3、電化學合成過氧化氫過氧化氫是常用的無二次污染而有效的滅菌、消毒、水處理氧化劑。通常用化學法制備,也可用電化學方法制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