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政策的不斷細化,國家的新能源戰略越來越清晰,而上海、深圳、重慶等地方政府也紛紛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確立以電動車為主的發展方向,在打造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搶占先機。

發展電動車亟待掃清三大障礙
一直以來,電池的一次充電續航里程、充電時間、使用壽命等被認為是阻礙電動車商業化的最大瓶頸。但目前很多業內專家都認為,我國研制的磷酸鐵鋰電池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充電站的布網建設,卻成為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瓶頸。
一、基礎設施是最大瓶頸
由于受充電站的限制,目前我國示范運行的電動汽車只能在規定的線路上運行。而沒有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尤其是充電站,即使電動汽車的技術再先進也等于“零”。“如果電動汽車充電站也像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一樣多,中國一定是電動汽車的天下。”“電池大王”王傳福也認為充電站不能普及,是電動汽車產業化面臨的最大問題。
二、電池技術問題仍是障礙
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使用的主要是鉛酸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盡管采用鉛酸電池比汽油機驅動有一定價格優勢,但是由于它太過笨重,充電時間又長,因此只被廣泛用于車速小于50km/h的各種場地車、高爾夫球車、垃圾車以及送報車上。 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相比鉛酸電池有著循環壽命長、續駛里程長的優點,但是其同樣面臨價格高和技術不成熟的問題。從全球范圍內來看,純電動汽車電池技術與成本問題仍然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
三、廢舊電池回收成本高
廢舊電池嚴重污染環境的問題已經被無數的事實所證明。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電池消費量不斷的迅速增加,廢舊電池的回收與處理問題成為突出的問題。盡管人們采取了多種措施回收廢舊電池,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效果仍很不理想。而對于國內企業而言,爭相上馬電動車項目的初衷也頗為復雜。
盡管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電動汽車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在其面向市場的推廣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但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汽車是大勢所趨,在這一點上,從政府到企業都已達成共識。對于廣大的消費者來說,認識和接受一個新概念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購買及使用成本的降低,電動車大行其道指日可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