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深度營銷模式有被廠家濫用的趨勢,但它的適用是有條件的,所以不具有普遍性;
其二,廠家沒有明確廠商的職責,忽視了經銷商的資源與作用,越俎代庖做了一些本該由經銷商來完成的工作,造成資源浪費;
其三,廠家對深度營銷的認識簡單,往往在具體操作中演變成對批發商和零售店的突擊鋪貨。
那么,深度營銷是什么?其實就是三大特征:服務于零售終端的經銷商,以終端為核心的廠家協銷體系,區域化管理。
協銷體系由七大系統組成:
1.業務系統——新產品鋪貨、網絡開發、理貨、價格監督、監控和處理竄貨。
2.展示系統——貨架陳列、堆碼陳列、POP包裝。
3.體驗系統——開展產品演示、試飲、試吃活動。
4.導購系統——招聘、培訓導購人員,教會導購員以合理的方式攔截顧客,推薦、介紹本公司產品,提高終端銷量。
5.消費者促銷系統——策劃、組織、執行消費者促銷活動。
6.經營指導系統——幫助經銷商提高在銷售、財務、庫存管理、配送路線等方面的運作水平。
7.情報收集系統——系統收集市場環境、消費需求、競爭者動向等信息。
企業在導入深度營銷時,必須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深度分銷只適用于消費潛力較大、市場集約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區。
★不要盲目追求鋪貨率,要舍得放棄小終端,保證合理的人員費用。
★主要承擔六大系統工作,而跑單、結算、退換貨等工作交于經銷商的業務員來做。
★非重點且與經銷商關系良好的終端,交于經銷商做日常維護。
★突擊鋪貨只用于新產品。
六榮:給透利益。
六恥:放養只看結果。
中小企業要想贏得經銷商青睞,必須給透利益。如果大企業給經銷商的總計利潤是10%,中小企業給出12%,這叫不痛不癢,如果給出15%,這才是給透了,會讓經銷商興奮起來。
利潤怎樣讓渡?不能給經銷商一個裸價,讓經銷商獨自操作市場,也不能采用基本價差+銷量返利的模式,只看結果不關注過程。
利潤讓渡由三個部分構成:基本價差、返利、費用支持。
基本價差、返利和費用支持,這三部分結構比例必須考慮到企業的渠道模式:在深度營銷模式下,企業應該突出基本價差和銷量返利部分,相應地縮小過程返利和費用支持所占比重;在多級分銷模式下,企業應該將基本價差和銷量返利置于行業平均水平或略高,突出過程返利和費用支持的比重。
當然,不需要將支持費用平均分配到各個項目,而是應該傾斜于經銷商最需要以及對促進銷量最有效的項目上,據我們調查,促銷、進店費、堆碼是最需要費用投入的。
七榮:建立優勢渠道。
七恥:四面放炮。
中小企業需要單點突破,產品如此,渠道亦如此。渠道的單點突破意味著企業集中力量建設某類渠道,逐漸形成優勢,構成差異化。
一些中小乳品企業在市場整合過程中能夠保持較強的抗擊能力,正是得益于通過十幾年積累下來的優勢渠道。它們有比較完善的宅配渠道,自營和封閉是它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競爭的戰火。
妙士的快速發展依賴于渠道差異化,它首先投資建設酒店渠道,獲得了先發優勢,而這個優勢幫助它在餐飲市場上保持乳酸菌飲料第一品牌的地位。
這些案例似乎證明了一點:在缺少品牌影響力的情況下,中小企業通過建立優勢渠道能夠幫助自己更快騰飛。
中小企業在尋找可以建立起差異化優勢的渠道時,一定要關注低成本和非主導兩個特點,即能夠低成本建立而且是非領導渠道,社區就是非常符合這兩個特點的渠道,當前就有越來越多的食品飲料、保健品企業避開了商超的爭奪,而轉向社區營銷。
八榮:小區域大終端。
八恥:全面挑戰。
對多數產品來講,大市場大競爭,小市場小競爭。不少中小企業為了避開過強的競爭,直接將營銷重心下放到了縣區及鄉鎮,這里平均購買力與銷量占比都比較低,算是名副其實的小競爭的小區域。
這樣做并沒有錯,但要快速占領小區域內的大終端,為取得領先市場份額提高基本保證。
一般來講,一個縣城只有四到五家大終端,一個鄉鎮只有一兩家大終端,然而它們往往占到當地零售市場的多數份額,它們真正算得上小區域內的商業航母。
任何品牌只有占領這樣的零售終端后,才有可能在當地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在多數情況下,大企業無暇顧及這些市場,所以它們的產品雖然進入了這些大終端,但品牌在終端的活躍度不夠,基本保持沉默狀態。因此,中小企業不僅要占領這些大終端,而且還要創造一切機會提高品牌的活躍度,在小區域內壓倒對手。這一策略表明了中小企業在局部戰場上要投入優勢兵力,獲得局部優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