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1日,第三屆水質高光譜遙感新技術交流研討會在天津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水質遙感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本次研討會主題為“遙感技術助力行業創新發展”,探討水質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最新進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與遙感大數據的深度融合,提升傳統遙感解譯能力,將進一步提升遙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將遙感應用場景從傳統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廣的多行業應用。
大會指導單位為中國遙感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遙感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遙感地理專委會主辦,天津中科譜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高光譜遙感技術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北京牡丹聯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遙感學報》、《紅外與毫米波學報》、《遙感技術與應用》、《紅外》等媒體進行支持,《遙感學報》對開幕式和大會主旨報告進行了全程直播。
大會開幕式致辭
中國科學院院士童慶禧出席并作大會致辭。童慶禧院士回顧了中國遙感學科的發展歷程,介紹了中國開展水質遙感尤其是結合高光譜技術的水質遙感重要成果,指出未來水質遙感一定要充分發揮高光譜遙感數據的光譜分辨率高的優勢,打破傳統思維,在遙感物理模型研究基礎上,要大膽擁抱新技術新方法。
天津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代表高新區致辭,他表示希望與會專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討高光譜遙感技術在環保、水利、水務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推進高光譜遙感技術在高新區成果轉化,助力天津智慧城市建設。天津高新區將一如既往提供“專家+管家”式服務,全力支持以中科譜光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在津發展壯大。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楊一德宣讀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給大會發來的賀信。天津高新區科技局、人社局、城環局等有關單位和領導參加了開幕式并參與了大會主旨報告環節。
會議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兵在講話中指出,水質遙感要大膽探索新型數據分析和應用模式,建立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高度融為一體的事件預測新范式,大大提升水質預測能力。
新品發布啟動儀式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張立福主持開幕式并開啟新品發布儀式,在眾多參會嘉賓的見證下,中國科學院院士童慶禧、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天津濱海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兵、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楊一德共同上臺完成新品啟動儀式,參會嘉賓共同揭開智能水質監測設備應用發展的新篇章,標志著“譜光水牛水質監測儀”正式推向市場。
院士、專家圓桌對話
會議期間,圍繞“水質遙感的產學研發展”這一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童慶禧,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陜西省水務集團智能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浩,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水生態環境遙感部副主任王雪蕾等開展圓桌對話,具體就“水質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和挑戰”“水質遙感技術的產學研合作與創新”“水質遙感技術的應用前景和未來趨勢”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兵主持該圓桌對話。圓桌對話以“水質遙感的產學研發展”為主旨議題,強調了水質高光譜遙感技術在環保領域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并呼吁廣大科研工作者和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水質遙感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學和高效的技術手段。
此次盛會,在三樓會議展區,中科譜光的新產品“譜光水牛水質監測儀”受到院士專家們的關注,同時,中科譜光展出的系列水質光譜在線監測系統受到與會嘉賓的一致好評。
展區現場,北京牡丹聯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譜成像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時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單位進行產品布置展示,吸引了現場嘉賓的參觀了解和對接合作。
專家學者特邀報告
本次研討會中院士、專家分別發言或進行主題報告,聚焦“遙感技術助力行業創新發展”這一核心議題,碰撞智慧,凝聚共識,深度交流水質遙感領域的創新思想和技術,探討高光譜技術的前沿發展和應用,讓全體參會人員都收獲了滿滿的“干貨”。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發表《高分遙感助力海洋信息增值服務》的主題演講,潘德爐院士對高分遙感對海洋信息的增值服務進行了匯報,展望高分遙感、時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水質監測提供的著力點。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張兵副院長發表《遙感科技發展的新趨勢》的主題演講,對遙感科技發展的新趨勢進行了分析總結,指出數據模型、預訓練大模型以及物理模型-數據模型耦合是遙感大數據處理發展必然趨勢。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張立福發表《水質遙感的問題與思考》的主題演講,指出水質遙感監測設備是實現水質遙感監測的關鍵設備,探索新型水質遙感監測設備的研發、水色遙感機理研究、污染源響應水質模型、水質遙感與環境模型耦合是水質遙感亟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馬榮華發表《湖泊水色遙感下的衛星傳感器性能需求》的主題演講,分析我國湖庫基本情況,從輻射測量質量、校準要求、時間覆蓋率與重放周期三個方面對湖泊水色遙感衛星傳感器性能需求進行總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慧潔發表《星載高光譜全鏈路建模和數據不確定性分析》的主題演講,考慮復雜地表的影響,建立精細的大氣校正模型,研發星載高光譜遙感全鏈路數字仿真軟件平臺,建立高光譜地物反射率的不確定傳遞模型,研制了高光譜室內遙感室內全要素成像仿真裝置。
南京師范大學李云梅教授發表《淺水富營養化湖泊藍藻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動力機制研究——以太湖為例》的主題演講,根據研究藻華的光譜特征和藻華的不同時間尺度的變化特征,揭示了藻華爆發的機理,為藻華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王雪蕾研究員發表《遙感視角的水世界——水生態環境遙感技術應用挑戰》的主題演講,從管理部門的視角,介紹了當前水生態環境業務化應用的現狀,提出了遙感技術“三水統籌”中的應用挑戰和相應的解決思路。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李俊生發表《基于國產高光譜衛星的內陸水體水質參數反演研究》的主題演講,深入研究國產高光譜衛星的內陸水體水質參數反演模型,對國產高光譜衛星在內陸水體的水質監測應用能力進行檢驗,發掘國產高光譜衛星在內陸水體監測的巨大潛力。
自然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甘甫平研究員發表《水循環要素遙感定量反演及綜合應用》的主題演講,融合多種遙感技術和水文模型研究水循環關鍵要素的反演模型,探究了蓄水量的關鍵驅動機理,為我國干旱-半干旱區的水資源監測和管理提供了堅實的觀測支撐。
西南大學李瑤教授發表《哈維颶風對墨西哥灣葉綠素濃度的影響》的主題演講,通過采用長時序水色遙感觀測,研究了哈維颶風和深水平臺溢油對當地浮游植物的干擾。
寧波大學楊剛副教授發表《星載高光譜遙感影像智能計算與水質監測應用》的主題演講,對星載高光譜的水質精細監測進行研究,針對星載高光譜影像的噪聲,生產具備時空一致性的高光譜影像,提出高光譜影像的時空頻率協同去噪方法,高時-空-譜分辨率遙感影像融合生成方法,有效地改善了高光譜數據的數據質量和時空覆蓋度。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劉銀年研究員發表《先進高光譜技術及產業化應用》主題演講,對星載高光譜的發展歷程進行介紹,提出像面倍增像差可控中繼新結構望遠鏡和低畸變大像面完善成像新結構光譜儀,實現了高精準大像面高能量的高光譜成像系統,為水質、大氣、地礦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此次研討會“規格高、規模大、陣容強、干貨多”,進一步激發了我國遙感技術創新發展的全新動能,有力推動了我國環保+遙感技術發展邁上新臺階,為推進“智慧生態”建設、“遙感產業”創新,推動水質遙感技術的革新與進步貢獻了強大的行業智慧和力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