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由商道融綠主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和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UN SSEi)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年會在線上成功舉行。本屆年會得到了戰略合作伙伴穆迪、嘉實基金、浦銀安盛基金的大力支持。
作為2022年中國責任投資周的收官活動,第十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年會以“ESG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回眸過去十幾年ESG從誕生、興起到逐漸成熟融入主流的發展歷程,展望未來十年ESG投資的前景、趨勢和主要特征。本屆年會由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長、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博士主持。
原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名譽理事長王忠民和UNEP FI負責人Eric USHER致開幕辭。王忠民指出,ESG投資要繼續深入發展,必須通過不同層次的治理結構加強落實,同時他也對中國責任投資論壇未來十年的發展提出了期待。
Eric USHER介紹了綠色金融的國際進展。他指出,根據2022年UNEP的報告,全球氣溫仍將上升2.8℃,要縮小這一差距,需要更強有力的政策承諾和更多的資金。他鼓勵金融機構不僅可以加入相關領導力倡議和聯盟,更要努力推動履行承諾,將對可持續發展的考量充分納入金融實踐,實現人類、地球和金融機構的最佳共贏。
第一輪主旨演講環節聚焦國際發展。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副主席、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享者Mohan MUNASINGHE教授贊賞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的積極領導力。他表示,對南方世界來說,中國是一個榜樣。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沿著平衡包容的綠色增長道路取得了巨大進步:在社會方面,中國使近10億人擺脫了貧困;在經濟方面,中國取得了顯著的增長;在環境方面,中國也為減少環境危害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原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分享了國際可持續披露標準的制定與運用。他表示,一個通用的、科學的和包容的標準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在堅持多邊主義理念、在推進國際可持續標準的制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它既是中國的利益所在,也是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負責任投資原則(PRI)首席執行官David ATKIN指出,責任投資已邁入新發展階段,在ESG的下個十年,負責任投資各個領域的利益相關方必須從鼓勵短期主義投資向鼓勵長期主義投資過渡;同時,必須促進有序、公正轉型,建立一個對未來世界有保障的全球經濟體系。只有這樣,投資者才能有效地履行信托責任,并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博士介紹了G20轉型金融框架及對中國的借鑒。他表示,雖然ESG與綠色金融理念在國內已經實現了長足的發展,但囿于傳統綠色可持續金融的應用限制,很難幫助高碳行業進行脫碳轉型。在此背景下,轉型金融的權威標準亟待出臺;權威標準出臺前,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也可以結合自身需求進行探索實踐。
第二輪主旨演講環節立足監管與市場角度。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秘書處高級政策顧問Kris NATHANAIL介紹了全球ESG監管政策的最新進展,她認為堅定的政府監管意愿、科技進步以及全球的可持續金融市場是向凈零排放轉型成功的三股力量。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汪義達就綠色投資踐行ESG投資理念分享了他的見解。他認為,ESG投資理念推動綠色投資實踐,驅動實現價值投資。從發展需要看,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綠色投資標準、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作用、提升ESG信息披露質量、有序引導ESG因素納入到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和投資決策,強化落地見效。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要義與ESG投資所倡導推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為此,保險資金開展ESG投資是未來要大力推進和發展的重點業務領域。這將有助于推動我國綠色經濟增長,有助于促進保險投資收益與社會效益、市場責任與社會責任的有機平衡,也有助于保險行業實現自身跨越式可持續發展。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副理事長安國俊博士介紹了關于綠色基金和氣候投融資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的研究成果。她建議,應完善氣候基金、綠色基金、碳中和基金等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框架,構建氣候投融資機制的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體系,加強綠色投資的能力建設,完善ESG投資評價體系,建立成本效益的分擔機制,為發展綠色低碳技術的綠色項目提供激勵,穩步推進綠色低碳城市和鄉村振興的進程。
本屆年會發布兩項研究成果。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執行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教授發布《中國地方政府ESG評級指標體系研究報告(2022)》。該《報告》構建了中國城市ESG評價指標體系,并對中國人均GDP排名前85的城市進行了2015-2019年ESG整體和分維度量化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85個城市的ESG綜合表現不斷提升,但這些城市的平均ESG表現仍處于中等級別,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達城市較好,而中西部地區的內陸城市相對較差。朱旭峰教授強調,中國地方政府ESG評級的研究意義在于有助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地方政府職能向科學發展轉型;促進地方政府貫徹落實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理念;增強地方層面的社會治理和社會參與。
商道融綠首席執行官張睿發布《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2022》,這是本系列報告連續第四年在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年會上發布。張睿表示,本系列報告主要從中國ESG投資的政策進展、市場規模、市場發展和相關方態度等四大維度解析市場情況;2022年中國ESG責任投資市場呈現政策持續推進、規模快速增加、機構實踐深化、資產所有者(AO)及公眾接受度提升等主要發展態勢,并將持續保持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
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原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于華博士對報告進行點評,他指出本系列報告保持了一貫的內容完整性、連續性和一致性,在詳實的數據、標準化口徑的基礎上,對中國ESG投資市場的各主體進行了完整覆蓋和全面詳盡介紹。
接下來的圓桌對話環節圍繞過去十年ESG市場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機遇與挑戰展開,由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秘書長關睿主持。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研究部總監張宣傳指出,全球ESG投資理念與原則發展至今已日益成熟,但不同機構、不同地區與國家之間還是存在理解與路徑上的差異。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各經濟體的現實背景和核心訴求,尋求適用于國內的ESG投資理念與信息披露體系。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市場創新部負責人韓寧從未來發展角度呼吁更多自下而上的行動,例如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建立,完善信息披露一致性,確保信息可核查、可核算,以及發展包括第三方中介機構ESG評級在內的多種市場化監督約束機制。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策略投資部經理黃芃提出,ESG投資方式與監管方案尚在發展和完善階段,投資者需警惕漂綠風險。此外,平衡ESG目標和業績目標的關系,在堅守長期ESG投資理念的同時,提升對短期市場環境的適應性,依舊是ESG投資者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中投公司立足可持續投資策略,搭建了集投資、研究、管理于一體的公開市場股票可持續投資平臺。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若宏介紹了中再集團綠色保險發展綱要。同時他強調,越是重視對風險調整后回報和對償付能力充足率進行精細化管理的公司,越有條件和動力去進行ESG投資考量,除了在市場上直接投資符合要求的標的之外,也會尋找滿足條件的公募基金或私募資管計劃等產品。
年會下午以四場平行論壇的形式分別就“ESG投資方法的守正與創新”“投資固收類產品中的ESG考量”“ESG信息披露標準和披露水平”“轉型金融的機遇與風險管理”展開具體維度的討論。
“ESG投資方法的守正與創新”平行論壇由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長、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博士主持。經過多年發展,ESG投資方法日趨多樣化,方法與方法之間既有相同,也有不同;ESG投資方法既需要遵循基本原則,也要不斷發展和演進。
浦銀安盛基金價值投資部總經理楊岳斌分享了價值投資與ESG有機結合的實踐心得,并提出三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一是氣候變化具有負外部性,容易引出溢出效應;二是對單一的ESG評分結果選股作用需持謹慎態度;三是要注重ESG因素對于企業自由現金流的影響。
瑞典第二國家養老基金(AP2)首席執行官Eva HALVARSSON表示AP2在可持續性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氣候、公司治理、人權以及多樣性、公平性、包容性,并就氣候和人權兩個領域詳細分享了AP2的可持續投資實踐。
在圓桌討論中,陽光資產股份管理公司境外投資部負責人白雪石、景順ESG客戶策略亞太區總監陳浩揚、路博邁董事總經理與ESG亞洲市場負責人Charles NGUYEN、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教育培訓及國際事務部總監杜建、絲路基金風險管理部高級主管王博璐博士就如何在秉持ESG投資方法的基本原則之上,找到與自身業務目標相適應的方法展開熱烈討論。
傳統ESG評估方法在權益類投資中應用較為廣泛,評級對象以上市公司為主。隨著固定收益市場越來越多納入ESG考量,ESG評級方法在固收投資中的運用越來越重要。“投資固收類產品中的ESG考量”平行論壇由商道融綠首席執行官、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張睿主持。
在主旨演講的部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博士和九鞅投資聯合創始人吳若君博士分別就固定收益證券投資中的ESG考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固定收益投資進行主旨發言。劉鋒博士著重介紹了固收投資中和權益投資不同的ESG考量角度。
吳若君博士通過對融綠-九鞅SDG債券系列指數的研究,提出了通過SDG債券可實現融資和投資的雙贏結果。
隨后,安聯保險資管固收部總經理與ESG投資負責人趙一、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黃達飛、國際資本市場協會亞太區資深總監張順榮、宏利投資管理可持續投資分析師郭一錦、法巴資管(BNP Paribas)可持續固收負責人Malika TAKHTAYEVA圍繞適合債券市場的ESG投資方法展開討論,并探討了中國債券發行人的評級現狀與市場挑戰。
接下來的平行論壇圍繞ESG投資的重要基礎設施“ESG信息披露標準和披露水平”展開,由商道咨詢合伙人郎華主持。
主旨演講環節,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理事冷冰博士介紹了國際可持續準則的最新進展,特別是公開征求意見結束后理事會在行業規定、范圍三排放、氣候韌性等重點領域取得的進展。
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殷紅對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標準趨勢、中國工商銀行相關實踐經驗做了介紹,也提出下一步發展的建議,特別是要繼續研究和完善氣候環境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方法、鼓勵專業第三方機構的發展。
穆迪分析IPL團隊總監洪珍博士分享了全球ESG和氣候風險披露現狀、趨勢以及對金融機構的影響,也從披露要求中的情景分析這個難點分享了情景分析的方法論以及對投資和信貸決策的作用。
圓桌對話環節,彭博中國綠色金融協調人程海波、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公司治理部總監劉彥灃博士、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國際合作研究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戚悅博士、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中國項目副主任李蜚、中科星睿戰略副總裁潘鈴圍繞國內外ESG信息披露的需求、挑戰與差距、標準規范展開交流分享。
年會最后一個平行論壇聚焦“轉型金融的機遇與風險管理”,由英國加速氣候轉型計劃(UK PACT)、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協辦,商道融綠可持續金融咨詢總監劉玉俊主持。
在主旨演講環節,英國駐華大使館代公使銜參贊(金融與專業服務)高瑞介紹了關于轉型金融的中英進展與合作,表示未來需要共同努力開發更多創新和高標準的金融工具,并推動更高質量和更廣泛的氣候與可持續相關信息披露,支持低碳轉型與低碳投資。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ean KIDNEY表示,應對氣候變化迫在眉睫,轉型金融為高碳排放行業提供了融資機會。2030年前是轉型的窗口期,投資機構應把握投資機遇,充分利用相關的政策、框架、標準和工具,支持高碳排放企業沿清晰的路徑開展可信的低碳轉型。
嘉實基金ESG研究總監韓曉燕表示,在傳統高碳行業普遍亟需轉型相關技術和資金等支持、但當前綠色金融體系無法有效滿足的背景下,轉型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資本市場傳統用腳投票或“撤資”的方式并不利于支持實體經濟平穩轉型,專業投資機構應該更加積極發揮股東影響力和專業水平,借助常態化的盡責管理手段賦能和督促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江蘇銀行綠色金融部副總經理兼公司金融部副總經理董善寧博士分享了江蘇銀行近期在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方面的探索實踐以及如何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搶抓轉型金融機遇的實踐案例。
在圓桌對話環節,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天印博士、中國建設銀行總行風險管理部壓力測試管理處處長程建博士、落基山研究所零碳市場機制部門總監路舒童、英國CFA協會首席執行官Will GOODHART、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中國區總經理謝文泓就轉型金融的發展、可信轉型計劃的制定以及轉型金融的挑戰與應對展開熱烈討論。
第十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年會暨2022年中國責任投資周的媒體支持單位包括證券時報、新浪財經、中國網地產頻道。鳴謝澳大拉西亞責任投資協會、財新國際、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福特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國際金融公司、國際資本市場協會、韓國責任投資論壇、可持續銀行和金融網絡、聯合赤道、挪威責任投資論壇、歐洲責任投資論壇、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瑞典責任投資論壇、商道咨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證券交易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同花順數據終端、萬得3C會議、亞洲投資者氣候變化聯盟、英國加速氣候轉型計劃、英國責任投資論壇、宇澤慈心專項公益基金等單位對2022年中國責任投資周的貢獻。
在年會之前,2022年中國責任投資周已舉辦了11場系列邊會活動,內容涵蓋可持續農業、債券市場助力可持續、亞洲凈零投資趨勢、資產所有者與中國ESG投資、ESG學術研究、藍色經濟金融、TCFD培訓、氣候環境信息披露、公益金融、海外信息披露等責任投資的方方面面,此外我們聯絡了全球責任倡導平臺(Global SIFs Network)的八家機構,以網絡研討會的形式共同展望全球責任投資的下一個十年。
第十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年會暨2022年中國責任投資周有超過2,000名全球專業人士報名注冊,直播當日通過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官網(chinasif.org)、萬得3C會議、同花順數據終端、微信視頻號等平臺收看數量達8,265人次,觀看總時長達114,254分鐘。報名量和直播觀看量再創歷史新高。歡迎登錄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官網觀看2022年中國責任投資周系列活動回放。關注微信公眾號“商道融綠”(syntaogf)獲得更多ESG前沿資訊。
關于China SIF合作意向及資料索取等事宜,敬請聯系主辦方:contact@syntaogf.com
關于中國責任投資論壇
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于2012年在北京發起,2016年在深圳正式注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全稱深圳市霽風綠色金融促進中心。中國責任投資論壇是聚焦責任投資與可持續發展議題的國際交流平臺,旨在推廣責任投資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理念,推動綠色金融,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全球責任投資倡導網絡(Global SIFs Network)的一員,中國責任投資論壇自成立以來,每年舉辦年會、夏季峰會、中國責任投資周等旗艦活動,以及一系列的專題研討交流會,邀請國內外專家、研究人員、責任投資領域的踐行者、金融機構及上市公司代表分享其研究成果、工作經驗以及經典案例,對責任投資及綠色金融展開多種形式的探索和倡導。
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發布了一系列標志性的報告和研究成果,如《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等,并持續支持ESG學位論文競賽,與合作伙伴和眾多業內專家一起共同開發了“椰子雞課堂”系列視頻課程,推廣ESG投資理念和實踐。經過多年的積淀,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已經成為該領域的標志性活動。
更多信息,請參見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官網https://chinasif.org/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