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ESG責任投資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發展迅猛,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連續第三年發布了中國責任投資十大趨勢,并在2022年3月18日及3月24日,分別舉辦了中英文的線上研討會。兩次研討會均由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秘書長關睿女士主持,商道融綠董事長、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長郭沛源博士作為主講嘉賓,深度解讀責任投資十大趨勢;中文場次邀請了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作為點評嘉賓;英文場次邀請了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主席兼澳亞責任投資協會(RIAA)首席執行官Simon O'Connor作為點評嘉賓。兩次研討會共有近兩千人人在線上實時觀看,參與互動。
中國責任投資論壇近日先后發布了《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2021》和《中國責任投資十大趨勢2022》。這兩份報告分別總結了中國責任投資的整體發展,并從政策、市場等角度出發提出新一年發展趨勢。2021年中國責任投資規模與國際主要地區的ESG資產管理規模相比仍然偏小,但增長速度迅猛,在政策推動、市場實踐、理念認同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其中,ESG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和規模,以及貼標綠色債券發行呈現翻倍增長態勢,綠色信貸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信貸資產。2022年仍將保持這一發展勢頭。
研討會上,郭沛源從政策、市場、信息披露三方面解讀了中國責任投資發展的十大趨勢。
從政策層面來看,雙碳目標的提出,對ESG和綠色金融發展起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央、國務院構建的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內容覆蓋整體原則、實施路徑、支撐體系及保障體系,為雙碳目標及有序轉型的實施規劃了清晰道路。此外,一系列政策工具(如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也是政府激勵金融機構配置綠色資產的重要措施。
從市場層面來看,2021年責任投資規模增至18萬億,同比去年增長30%。長期資金對ESG投資展現出濃厚興趣:2021年11月,中投公司發布《可持續投資政策》;同月,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成立了責任投資專業委員會,郭沛源受邀作為專家顧問參與其中。同時,綠色債券在2021年也獲大幅增長,新產品層出不窮。中歐共同牽頭完成的《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融合了中歐各自目錄的特點和優勢,對中歐綠色投融資合作、引導跨境氣候投融資活動將發揮推動作用。
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昆明召開,央行成立綠色金融網絡、試行氣候壓力測試、積極參與G20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這些舉措都展示出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態度與決心。ESG的快速發展也使市場對人才及培訓需求激增,眾多高校正設計ESG相關課程及專業,商道融綠也因應趨勢推出“椰子雞課堂”,設計了一系列ESG入門微課。
從信息披露層面來看,市場增長令監管部門更加重視反“漂綠”。譬如,歐盟推出可持續金融信息披露條例(SFDR),香港以通函方式對ESG基金提出披露要求。8月,央行頒發《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在一些試點地區開始試行銀行業環境信息披露及金融機構碳核算;年末,央行組織了氣候環境壓力測試。這些都表明未來金融機構需要更深入、量化地進行環境信息披露。
就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而言,證監會也表態要積極穩妥、分步推進。2021年,滬深交易所及《公司法》修訂稿都對ESG或社會責任提出了披露要求。ESG信息披露將成為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的普遍實踐。
在研討會的中文場次,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表示,近三年中國社會責任投資迅速發展的三大推動力來自疫情、雙碳目標及共同富裕目標的提出。疫情中,許多企業意識到了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也以實際行動為社會作出貢獻;“十四五”提出的雙碳目標,是責任投資在國內發展的一大突破口;共同富裕的目標,也使企業加倍重視與員工和社會的關系。
孫明春認為,當前ESG投資生態體系日益繁榮,離不開各方力量的積極參與。如投資者對ESG投資日益關注,第三方機構提供數據、評級、認證等服務,監管機構亦頒發信披要求,規范ESG發展,但ESG發展的核心仍在企業。企業應實踐ESG原則,做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孫明春對責任投資近兩年的蓬勃發展非常關注,視其為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實驗。
在研討會的英文場次,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主席、澳亞責任投資協會(RIAA)首席執行官、澳大利亞可持續金融倡議聯合主席 Simon O'Connor表示責任投資在中國的發展規模擴大之迅速,勢頭之強勁,與國際發展動向非常相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近日已頒發環境信息披露相關的草案,而最早帶動責任投資興起的歐洲監管者設定的標準也已間接地影響了諸多市場參與者。即便在本地區沒有制定政策和標準的國家和金融機構也都受到了這些發展的影響。來自個人投資者的市場需求也對責任投資發展起促進作用。
目睹全球可持續投資發展之勢,Simon相信各地出臺的政策及標準將和諧并存,如《共同分類目錄》、以及逐漸形成ESG信息披露統一的標準框架。隨ESG熱潮興起的“漂綠”之風也要求各國加快制定標準、促進信息透明。綠色債券及基金資產尤其需要可信的貼標及認證,因此對第三方機構服務的需求也會增加。此外,Simon還提到,ESG人才短缺已成國際現象,盡早對ESG人才培養做長期計劃方能解決這一難題。
最后Simon也表示,中國為促進可持續投資發展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他認為其他國家可能將效仿部分舉措,以促進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
兩場研討會的最后,在線聽眾紛紛向嘉賓們提出問題。國內外聽眾都對如何避免“漂綠”、非上市公司如何實踐ESG信息披露、轉型金融及ESG人才的職業規劃等話題十分關注。研討會在熱烈討論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歡迎到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官網下載《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2021》《中國責任投資十大趨勢2022》等相關資料,及收看研討會中英文全程回放。
相關資料鏈接(中英文):
《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2021》
https://chinasif.org/products/csir2021
《中國責任投資十大趨勢2022》
https://chinasif.org/products/2022top10
回看研討會全程(中英文):
https://chinasif.org/pages/2022top1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