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熱門話題,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垃圾分類各大國家一直在提倡,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分類工作既要源頭減量也要變廢為寶。上海實施史上最強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引發社會各界關注。一時間,如何分辨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等,成了民眾頗為關注的熱點。
而近日,《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已經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9年12月1日開始施行。辦法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運輸和處置、法律責任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主要適用于已經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公共單位和公共區域。不按要求投放垃圾的,將被處以50至3000元不等的罰款。
垃圾不僅要分類,分錯還要被罰款。掉在地上的頭發是什么垃圾?廚房的果皮菜葉又是什么?外賣的餐盒和殘渣到底要分幾次扔……每扔一回垃圾,都要面臨了一次靈魂拷問!更有不少小伙伴高呼垃圾分類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垃圾投放指南實在太長了,又分的太細,記不住;早上6點上班,晚上10點多回家,跟垃圾收集時間不對付;習慣了一股腦扔垃圾,改不過來,垃圾分類實在太麻煩!
很多人都不解了,這到底是為什么,這不是降低生活效率嗎?屬于是自找麻煩,本來生活沒有困難,這屬于是制造困難也要上。但其實并非如此,隨著生活質量提高,生活垃圾已經越來越多,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已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2.26億噸左右,而這些垃圾沒什么好辦法處理,只能人工來分,但是全社會產生的垃圾,就靠一小部分人來分揀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最后大部分其實也都是填埋,完全靠環境來降解,比如我們吃頓外賣,那些餐盒,大概需要450年才能降解掉,而現在外賣的數量和增長量是驚人的,數據顯示現在我們每天消耗的餐盒就是6000萬個。這還是垃圾總量的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繁榮便利的城市生活,但其實我們的城市早已經被垃圾堆和垃圾填埋場包圍了,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加速,可以說垃圾正在擠占我們的生存空間。所以必須要改變,改變的辦法,就是先從垃圾分類開始,在居民端先把垃圾分類,就能夠有效減少垃圾填埋的總量,有大量的濕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就可以變廢為寶了,不必非得拉去填埋。所以從社會總效率來看,無疑是提高的。那么很顯然就是社會進步的方向。
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廚余
垃圾處理器的使用,可以減少濕垃圾的分類問題,少分一類可以減少垃圾分類難度,幫助清理水槽,避免細菌滋生等問題。與其在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上耗費更多的時間,還要擔心分錯類,不如用垃圾處理器去智能地簡化垃圾分類和處理流程。
復旦申花垃圾處理器由復旦大學和申花集團重點投資研制,國產的更適合中國人使用,雖然垃圾處理器是老外發明的東西,但是國外家庭管道比較粗,而且飲食構成比較簡單,所以處理起來比較容易,一般都是打成顆粒狀然后排出;國內水管比較細,同時廚余垃圾比較復雜,所以對機器處理能力要求更高。復旦申花不僅為現代家庭開啟了全新的廚余垃圾處理方式,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居家場景,復旦申花精心打造了不同容量大小的垃圾處理器,對研磨系統離心力、研磨盤的工藝、研磨腔結構進行針對性的研發,能處理絕大多數食物垃圾,如小骨頭、雞骨頭、魚頭、魚骨、蛋殼、玉米棒芯、果皮果核、菜葉菜梗、咖啡渣、堅果殼、茶梗、殘羹剩飯等。
復旦申花垃圾處理器采用變頻直流永磁電機,高效研磨,6級剪刀式研磨盤,研磨更精細,五級降噪減緩噪音,免打孔的設計,開關位置可以隨意安放。使用起來很簡單,三步搞定。第一,打開水龍頭按下無線開關;第二,把食物垃圾倒進垃圾處理器;第三,研磨完畢關閉水龍頭和開關。食物殘渣會被瞬間研磨粉碎,隨水流入排污管,不會堵塞水管。
垃圾處理器能夠為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在我們的周圍的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垃圾處理器都被開發出來。經過垃圾處理器的粉碎處理工作,能夠把這些廢棄物件轉化為有用的肥料,輔佐我們更快捷便當地生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