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煤炭生產工作,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也會產生巨大的煤炭消耗。為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我國有大量的煤礦開采企業,這些企業在進行開采工作時可能會產生大量高濃度洗煤廢水,若企業不經處理及回用便將這些高濃度洗煤的廢水向自然界進行排放,會對我國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破壞,也會造成很多水資源及煤泥的浪費。
隨著我國各行各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煤炭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因此在我國出現了大量的煤礦開采企業,這些企業在日常的經營及生產過程中需要對廢水進行處理和回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加企業對水資源以及煤泥資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我國資源消耗速度,保護我國自然環境。
當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企業需要加大對廢
水處理和回用方面的研究力度,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廢水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第一,由于高濃度的洗煤廢水中,存在數量較大的細小顆粒物,由于這些顆粒物體積及密度并不是很大,導致很少有顆粒物發生沉降,而一旦沉降的物質較少,人們進行沉淀分離相關工作時也會產生很多問題。
第二,工作人員在對高濃度的洗煤廢水進行處理時,通常會發現其中懸浮的物質粘著性很強,煤泥分布較為分散,這些方面都會為高濃度的洗煤廢水處理工作帶來一定阻礙。
第三,高濃度洗煤廢水中,由于浮在廢水表面的物質帶負電,而且負電荷含量較多,導致廢水性質十分穩定,不易發生改變,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由于懸浮顆粒中所含負電荷較多,導致它使水分子大量的聚集在自身周圍,這些水分子可以有效的隔離帶電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使廢水的穩定性增強。
其二,由于膠體顆粒帶有較多相同性質的電荷,導致這些物質間會有很強的排斥靜電作用力,而這種情況可以使這些物質的穩定性更好,為高濃度的洗煤廢水處理工作帶來更大困難。
第四,高濃度的洗煤廢水中污泥會對處理工作造成一定程度影響。通常情況下,若洗煤廢水自身具有優秀的過濾性能,處理人員可以通過簡單的手段進行壓濾脫水工作,完成對高濃度的洗煤廢水處理工作,但是當其自身并不具備優秀的過濾性能時,這種方法便很難實現對高濃度洗煤廢水的處理,此外這種方式也會使企業成本增加,這些方面都是企業在對洗煤廢水進行處理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二、相關的技術研究工作
企業欲實現對洗煤廢水的處理和回用,需要對其穩定性進行改變,人們可以采取添加混凝劑的方式改變其原有電位,將水和煤泥兩種物質分開。
(一)治理方案的選擇
研究人員通過相關的實驗已經證明,使用電石渣能夠破壞掉高濃度的洗煤廢水自身的性質,將分散的煤泥物質聚在一起,實現對這些物質的沉降,當然,這種方式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利用這種方式進行煤泥沉降工作時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若想要改善這一問題需要在其中添加絮凝劑,從而使沉淀發生變化,提高沉降速度。
企業在進行絮凝劑的選擇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成本問題,選取價格低廉且容易獲得的絮凝劑輔助沉降工作,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發現PAM對沉降效果具有很大影響,在進行實際的高濃度洗煤廢水處理工作時需要對這一點進行重點把控;電石渣使用量的多少也會對沉降工作產生一定影響,處理人員也需要對這點進行一定程度的關注和控制;當工作人員將PAM添加至洗煤廢水后,需要進行攪拌工作,而攪拌工作時間的長短對沉降工作也具有一定影響;實驗證明,電石渣的添加工作完成后,需要對其進行攪拌,而這次攪拌所花費時間的長短不能左右沉降效果。通過大量的實驗表明,以0.6g/ml的電石渣投入量為最佳,將其投入之后對高濃度洗煤廢水進行攪拌,一分鐘后再向其中添加2ml的1/1000質量分數的PAM,然后繼續進行攪拌,在一分半之后停止攪拌動作。
(二)選擇合適的無機混凝劑
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使用無機混凝劑處理洗煤廢水,在實驗過程中需要關注幾方面因素,如廢水中懸浮物質的濃度、攪拌時間及速度等,實驗結果表明電石渣具有良好的實驗效果,但是使用電石渣處理洗煤廢水時所花費的時間較長,形成沉降物體積很小,不利于進行脫水,而絮凝劑可以對這些情況進行有效改善。電石渣的化學組成是氧化鈣,而且這種物質比較容易獲得,可以由煤礦自身產生,價格便宜,因此是洗煤廢水中混凝劑首選。
(三)進行處理實驗
人們將PAM及電石渣用于沉降實驗,得出實驗結果:能夠將大約四成的清水提取出來,且其中懸浮的顆粒物質含量及COD含量都符合國家要求;在過濾性方面較為優越,為之后的脫水操作提供方便;上清液具有較高的PH值,將投入占上清液總比例0.1%的廢酸對其進行中和,將PH值降至8。
三、結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煤礦開采等相關企業可以將更多技術應用到對洗煤廢水的處理工作中,實現對廢水的回用,這種方式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例如洗煤廢水處理工作中的副產品煤泥可以向外出售;對環境進行保護,使用
節能減排技術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社會聲譽。研究人員需要繼續對洗煤廢水的處理及回用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好的應用于廢水處理工作,為我國煤礦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