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個老舊小區“黑樓道”亮了

吸頂式聲光控的
LED燈
JD5[H`SDG%YPA4ONFJ{D0.png)
南京市鼓樓區歸云堂,名字很動聽,但這個老小區卻一直困惑著趙軍。因為每天,他都要跌跌撞撞摸黑爬上4樓,在黑暗中掏出鑰匙,用手指摸索著鑰匙孔,費半天勁才能將家門打開。 “住著十多年了,天天就盼著樓道里不再‘黑洞洞’。”趙軍說。讓他開心的是,鼓樓區通過技術創新,有望在年內破解全區300多個老舊小區的“黑樓道”問題。 像歸云堂趙軍這樣每天數著腳步上樓,憑著感覺摸鑰匙開門的老小區居民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市70%以上無物管小區樓道到了晚上都是“黑洞洞”的。 城市老社區樓道燈不亮,成因各異,既有配套設施的問題,也有居民不肯掏錢等因素。由于建設初期考慮不足,沒地方接電是老小區樓道“黑洞洞”的主因。有的老小 區后來做過“努力”——協調將樓道燈“掛靠”在一居民家,但沒多久這家就不肯干了,因為向樓道內其他各家討要電費不好要。而安裝及使用的電費,全部讓財政 埋單墊付也不太可能。 如何消除“黑樓道”?這一難題在鼓樓區今年有望完全“破題”。記者昨天在鼓樓區厚載巷38號看到,每個單元內的樓道內裝上了四四方方的吸頂式樓道燈。記者跺了幾腳,這種樓道燈并不亮。 “這種樓道燈,是聲光控的LED燈哎,特別省錢!”老住戶朱阿姨看見記者在采訪,推開家門跟記者聊了起來。她說,要等到黑漆漆了,“咳”一聲,這種燈就會亮起來,非常方便。 朱阿姨回憶說,多少年來,樓道里都是黑乎乎的,因為膽子小,她晚上從來不敢出門扔垃圾,家里的垃圾多了,就裝在袋子里,放在門口,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去扔。現 在好了,小區不但出新裝了防盜門、遮陽篷、空調架、曬衣架還裝上了樓道燈。晚上出門一有聲音,聲控燈就亮了,回來的時候,也是“咳”一聲,燈就亮,很方 便。 鼓樓區住建局出新辦主任楊海龍介紹說,“方便了”全靠一種樓道燈智能分配器。這種智能分配器裝在樓道燈專門電表箱的旁邊。其原理是通過 程序,使樓道燈電路按每戶均等的時間,輪流加到單元內各用戶的供電電路中,計入每家每戶的電度表,以達到耗電的自動平均分配。不需要再單獨另設電表,也不 需要有專人抄表后再核算到每戶。 “每盞燈的功率只有2瓦,每次亮保持四十秒,耗電量是以往樓道燈的1/10。一年下來,每戶家庭最多只承擔1-2元電費,而以往一戶家庭承擔的電費至少要15元。”楊海龍介紹說,“錢很少”,這樣,樓道燈電費“二次分攤”不再讓居民犯難。 分配器加上燈,平均每個樓道要花2000元。樓道燈安裝的總費用,出新小區納入出新費用;非出新小區,由區財政全部撥款。老百姓的負擔減少了,工程推進起來 非常順利。”楊海龍說,去年,該區在寶地園、金銀街上海路等100個老舊小區裝了近2.6萬盞樓道燈,惠及住戶4.6萬余人。今年年底前,將對華寶新寓、 東妙峰庵片區等256個老舊小區的1806幢房屋4557個單元實施這種樓道亮化。其中,望江公寓、紫竹林1號、蘆席營14號等小區的黑樓道下月底前就將“亮起來”。目前,鼓樓區也考慮到了后期養護的問題,每個單元張貼出了保修24小時上門電話,方便居民保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