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塑料
1.01、塑料樹脂本身熔指數越低,阻燃劑就越用量就越多。熔指數越高,阻燃劑用量相對就越少。在PE塑料中熔指數為0.5-1.0產品阻燃效果最差,阻燃劑用量比熔指數為4-7的產品要多出5-10%。
1.02、幾種塑料樹脂混合使用或因為加工設備原因,造成阻燃母料在聚合物中局部分散不良,影響阻燃性。
1.03回收料因熔指數的降低與其中夾雜著不同品種的塑料和填充物對阻燃有不同程度影響。
2、色母粒
2.01某些色粉,會在塑料中起到“燈芯作用”,促進塑料的熱傳導作用。色母粒的添料含有碳酸鈣、碳酸鎂、硅粉時,會對阻燃起嚴重的干擾作用
2.02生產色母的某些潤滑劑會對阻燃劑有干擾作用。如硬脂酸鋅、氧化鋅會對阻燃塑料的表面SbCl3阻隔層的形成,起到干擾阻擋作用。
3、填料
3.01、填料的“燈芯作用”,提高了塑料的導熱性,使塑料的內部溫度提高,加劇塑料分解,并釋放出更多的揮發性可燃燒物質。
3.02、填料提高塑料的黏度,降低了由于塑料流動及熔滴帶走的熱量,尤其是94ULV2—V1級產品。
3.03、聚集在塑料表面的填料可形成傳質和傳熱的屏障,有的填料還有助于形成燒結表面層和炭層。因此,填料還可增加燃燒表面的輻射熱損耗和由傳導引起的熱傳遞,延緩塑料分解生成的揮發性產物在氣相中的流動。
4、例證
3.041、碳酸鈣、硅石、玻璃纖維在塑料中填料能影響聚合物的微觀結構,形成塑料中的成核劑,起到“燈芯效應”,加劇燃燒。
3.042、干擾作用:如:含有硅粉的塑料燃燒時,會在表面形成穩定的溴化硅,對塑料的氣相阻燃起到干擾作用。
3.043、對抗效應: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的塑料對阻燃劑有對抗作用,加大了阻燃劑使用量。
5、制品形狀與厚度:
4.01、對于94UL-VI-V2級阻燃制品的厚度越大阻燃母料用量越大。
4.02、對于94UL-V0級阻燃制品的厚度越大阻燃母料用量越小。
6、阻燃劑的飽和
聚烯烴的氧指數到30-32時,填加更多的阻燃母料氧指數不會無限制的提高。
1.01、氧指數——指塑料燃燒時,所需混合氣體中最低氧含量。一般氧指數在21以下為可燃性塑料,22-27為自熄性塑料,27以上為阻燃性塑料。
1.02、UL94標準指美國保險業者研究所第94實驗標準。其試驗方法如下為,使截面積1.27*0.32厘米長度12.7厘米的塑料片呈垂直狀態,在踞其下端0.96厘米處使用噴燈點火,接觸火焰10秒后去掉噴燈,如果在5秒內無滴落滅火稱為V—0級,在5-25秒內滅火但有滴落稱為V—1級。在塑料片下段30厘米處放置紗布,如果滴落的物使其燃燒稱為V—2級。
7、氣相阻燃
添加有FR阻燃母料的塑料制品燃燒時,塑料產的高溫會被FR阻燃母料分解的氣相蒸汽吸收,降低塑料制品燃燒表面溫度。
8、阻燃隔層
FR阻燃劑同時分解成多種化合物覆蓋在塑料表面形成阻燃隔層、隔斷塑料與氧氣的接觸,從而達到阻燃目的。
9、中斷燃燒
塑料燃燒時形成的HO自由基,會被阻燃母料分解的HX所捕獲、切斷燃燒的連鎖反應。HO自由基被捕獲的同時,反應生成水蒸氣。在高溫狀態下水蒸氣會與塑料燃燒產生的煙氣中的碳粒產生強氧化反應。碳粒生成一氧化碳和水,降低了煙氣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