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奧地利能源與環境工程公司的Turbosorp 法 (循環流化床技術)
奧地利能源與環境工程公司(AEE 公司)采用 Turbosorp 法(循環流化床技術)加布袋除塵器脫硫 技術,脫除SO2、煙塵和重金屬等污染物,可預留脫 硝接口。該工藝主要由煙氣系統、湍流器脫硫塔、脫 硫灰再循環系統、吸收劑制備及輸送系統、脫硫后布 袋除塵器系統、工藝水系統、終產物收集系統、壓縮 空氣輔助系統、電氣儀表控制系統等組成。Turbosorp 脫硫脫硝系統工藝流程見圖2。
.jpg)
該脫硫工藝采用熟石灰作為脫硫劑,同時可 添加少量活性炭以提高脫硫效率。熟石灰是采用 專門的石灰消化器由生石灰消化而得。 石灰消化系統采用臥式雙軸攪拌干式 消化器。
燒結煙氣通過引風機由脫硫塔底部 進入文丘里管,流速增大,并形成循環流 化床體,在脫硫塔底部高溫煙氣與脫硫 劑、循環脫硫灰充分預混合,進行初步脫 硫反應,主要完成脫硫劑與SO2、SO3 的反 應以及重金屬吸附,煙氣在脫硫塔內與 脫硫劑反應脫除SO2,從頂部排入布袋除 塵器脫除灰塵,灰塵固體顆粒通過除塵 器下的脫硫灰再循環系統,返回吸收塔 繼續參加反應,往復循環。煙氣經脫硫塔底部進入,由于氣固兩相流的作用進行湍流接觸,上 升過程中不斷形成絮狀物向下返回,在激烈湍動中 又不斷解體重新被氣流提升,形成類似循環流化床 鍋爐所特有的內循環顆粒流,使氣固間滑落速度高 達單顆粒滑落速度的數十倍。脫硫塔頂部結構進一 步強化絮狀物的返回,提高塔內顆粒的床層密度,使 床內Ca/S(離子個數比)值高達50 以上。循環流化 床內氣固兩相流機制,極大地強化了氣固間的傳質 與傳熱,為實現高脫硫率提供根本保證。多余的少量 脫硫灰渣通過氣力輸送至脫硫灰庫內,再通過罐車 或二級輸送設備外排。
該脫硫技術和除塵工藝具有以下技術特點:無污 水外排;單塔處理能力大;無須防腐措施;脫硫裝置對 負荷變化的適應性強。1999 年,奧地利AEE 公司為德 國某廠設計建造了燒結廢氣回收處理凈化裝置,主要 由噴淋吸收塔、活性褐煤噴射器和石灰乳噴射器以及 布袋除塵過濾器組成,生石灰經加水形成石灰乳后通 過高達13 000 r/min 的旋轉噴射器在吸收塔下部逆 向氣流噴射而出,石灰乳與煙氣中的硫化物混合發生 化學反應,形成石膏,完成脫硫過程,脫硫后的煙氣通 過管道進入布袋除塵器,管道上還安裝活性褐煤噴射 器,將褐煤噴入管道與煙氣進行混合以脫除二惡英, 煙氣進入布袋除塵器后,完成氣與塵的分離,塵循環 使用一定次數后外排,用于填埋廢舊礦山。Turbosorp 脫硫效果及運行消耗見表2,表3。
1.3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NID 法(脫硫除塵一體 化技術)
NID 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是Alstom 公司在20 世紀90 年代初從噴霧干燥法開發而成。該系統是利 用含有CaO 或消石灰的吸收劑與二氧化硫反應生 成CaSO3 和CaSO4,除塵器收集下來有一定堿性的 粉塵與CaO 混合增濕后再進入除塵器入口煙道和 煙箱,反復循環。NID 脫硫除塵系統包括反應器、高 濃度除塵器(ESP 或FF)、混合器、循環灰輸送系統 四個核心系統。中國武漢鋼鐵公司正在進行NID 脫 硫除塵工藝的設計建設。NID 脫硫除塵系統工藝流 程見圖3。
.jpg)
從ESP 或FF 等方式的預除塵器出來的高溫燒 結煙氣進入煙道反應器,加水增濕的循環灰和脫硫 劑在混合器中混合后同時進入煙道反應器。煙道反 應器內形成充滿高濃度濕灰和脫硫劑的環境,煙氣 迅速降溫、增濕。煙氣溫度降到70 ℃左右,煙氣相對 濕度達到約40%, 此時煙氣中SO2 與吸收劑 Ca(OH)2 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硫酸鈣。反應后的煙 氣攜帶大量的干燥固體顆粒進入脫硫后的高濃度布 袋除塵器內收集凈化,凈煙氣經過引風機排入煙囪。 除塵器捕集下來的干燥固體顆粒落入灰斗,大部分 經循環灰輸送設備再次進入煙道反應器,以便充分 利用吸收Ca(OH)2。少部分排出系統外,形成脫硫 終產物。
NID 工藝特征是脫硫劑的低溫度和高比例循 環。NID 脫硫工藝與除塵器組合為一體,結構簡單, 設備緊湊,占地面積小、物料循環倍率可達30~50 次 以上。正常情況下脫硫效率達85%以上,具有運行簡 單可靠,負荷可調等特點。NID 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 為半干法脫硫技術,易形成酸霧的SO3 能被100%脫 除,排煙溫度高于露點溫度25 ℃以上,不存在酸露腐蝕,現有煙囪不需要任何額外處理,比較適合改造 項目。NID 工藝的核心是其混合器/ 調濕器。通過向 除塵器集塵中加水將灰塵中的平衡水分含量增加幾 個百分點。在混合器中水被均勻地加在循環煙塵中, 固體粉塵可自由流動而不黏結,確保了濕塵在煙氣 流中均勻分布并吸收SO2。石灰、水、循環煙塵的混 合在煙氣流外完成,保證了其在噴入煙氣流前混合均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