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濾膜
獨特過濾膜是根據美國的“稀疏波概念”和采用“重液漂移沉降法”的技術原理,使濾池表面形成上小下大的反漏斗形孔徑,在高真空的作用下使池表面形成堅硬的過濾膜孔徑可任意放大和縮小,一般在幾個微米,能夠濾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肝菌。把簡單的物理過濾過程發展為物理化學的同步。在過濾中有繆體離子電子得失,能有效地調節水的酸堿平衡。特殊的濾料使濾池的去污機理不僅僅局限于過濾,而是將膜技術、物理、化學反應、過濾等機理有機結合,進而形成一個高效的仿生態循環系統,確保了該項技術的經濟性。
(2)真空井技術
該工藝的另一個技術要點是根據自然界泉水形成的原理而設計的獨特的真空并。它不采用任何真空機械,在運轉的過程中能夠產生4Pa的高度真空,最大可達-0.9kg/cm以上的負壓,而且池面積可任意增大,故而運轉中池表面能夠產生數萬噸的表面壓力。很小的動力能把應力狀態的真空壓力轉變為動力狀態的力,既保障了過濾的水質,又提高了運行效率。全部運轉過程都是高真空的負壓運轉,所以不會造成噪音與灰塵的污染。如圖3。
.jpg)
圖3真空井技術簡圖
1.2.5處理效果
垃圾滲漏液處理站的進水水質如表1。
.jpg)
表1處理站進口水質(單位:mg/L)
(3)排放標準
廢水處理站的廢水排放執行GB8978-96的排放標準,如表2、表3。
表2排放標準(單位:mg/L)
.jpg)
.jpg)
綜上所述,MO接觸氧化法雖然是對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進行了改進,但仍存在工藝流程及設備復雜,需馴化菌種,機械設施多,生化處理藥劑量大、種類多,工期長,對溫度要求苛刻等弊端,特別是對溫度的要求難以適應北方地區寒冷的氣候。而“開放式連續型真空抽濾池”技術卻克服了生化處理法的一些弊端簡化了工藝技術,提高了處理效率,降低了對溫度的要求(4℃以上),冬季在適當的保溫下可以正常運行。通過對工藝的比較開放式連續型真空抽濾池處理技術更適合北方寒冷地區滲濾液處理。
2建設成本比較
A/O接觸氧化法處理工藝技術,因為工藝復雜所需設施、設備多,占地面積較大,還要有較好的保溫措施,因此,處理規模200t/d的建設成本為464萬元(2003年設計總投資)。
“開放式連續型真空抽濾池”技術將傳統的污水治理工藝流程簡單化,占地面積少(是其他處理方法的30%~40%),建設投資少(其他方法的50%左右),因此,處理規模200t/d的建設成本為546.3萬元(2007年設計總投資)。與其他工藝技術處理方法建設成本比較見技術經濟比較表。
3 運行成本比較
A/O接觸氧化法處理工藝技術有加熱系統,設備復雜消耗高,維護和維修費用大,藥劑種類多消耗大,操作復雜,工作人員多,因此,其運行成本比較高,運行成本為18元/t。“開放式連續型真空抽濾池”技術,設備機械簡單且能耗低;操作簡單、使用人員少;設施牢固維修費用低;運行費用低,噸處理費用不超過10元。與其他工藝技術處理方法運行成本比較見技術經濟比較表4。
.jpg)
4 結論
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開放式連續型真空抽濾法”污水處理技術在處理效果、投資成本、運行費用、占地面積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要求上更能符合當今污水處理的實際需要,因此推薦選用其專利技術處理北方寒冷地區的垃圾滲濾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