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模塊、板卡、伺服驅動。
RTU(Remote Terminal Unit)是構成企業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核心裝置,通常由信號輸入/出模塊、微處理器、有線/無線通訊設備、電源及外殼等組成,由微處理器控制,并支持網絡系統。它通過自身的軟件(或智能軟件)系統,可理想地實現企業中央監控與調度系統對生產現場一次儀表的遙測、遙控、遙信和遙調等功能。RTU是一種耐用的現場智能處理器,它支持SCADA控制中心與現場器件間的通訊。它是一個獨立的數據獲取與控制單元。它的作用是在遠端控制控制現場設備,獲得設備數據,并將數據傳給SCADA系統的調度中心。RTU的發展歷程是與“三遙”工程技術相聯系地。所謂“三遙”工程技術是指遙測、遙控、遙調技術,是研究遠處人們不易到達的地點,對物理變化過程、生產過程進行檢測(遙測)、調節(遙調)、控制(遙控)的一門學科。“三遙”系統工程是多學科、多專業的高新技術系統工程,涉及計算機、機械、無線電、自動控制等技術,還涉及傳感器技術、儀器儀表技術、非電量測量技術、軟件工程、條碼技術、無線電通訊技術、數據通訊技術、網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高新技術。因此,完全可以斷言,RTU的發展將必然會隨著“三遙”工程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中國目前一些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隨之出現的“用工荒”為數控機床提供了又一具有潛力的應用領域--智能制造。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向智能制造轉型以減輕人力短缺的影響,企業需要能夠720小時連續不斷高質量運轉的機床設備,這就使得機床設備的可靠性變得尤其重要。
雖然中國工業細分種類繁多,向智能制造轉化的趨勢也非常明顯,但是中國數控機床的市場卻相對不夠成熟。中國企業使用的都是進口系統,而在這些進口系統中,德國的西門子和日本的FANUC系統占據了80%的世界市場份額。這兩個品牌各自具有代表性:西門子840D屬于歐美用戶比較偏好的開放的、彼此協作的系統,而日本的FANUC,以及三菱、森精等品牌也占據著數控機場的主流市場。而對于中國公司來說,若不能與當地技術服務供應商合作,就必須完全依靠進口工具,而這些進口工具還附帶要求企業高度專業的,還有可能非常昂貴的保養工作。
中國市場對于數控機床的巨大需求衍生出了對應技術服務的巨大需求,但是現有市場仍不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