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泥檢測簡介
底泥,是指黏土、泥沙、有機質及各種礦物,經過長時間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在水體傳輸的作用下沉積在水底的沉積物。表面0至15公分厚的底泥稱表層底泥,超過15公分的底泥稱為深層底泥。
底泥檢測,是對底泥采樣、檢測,測定底泥中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
2、檢測范圍
河道、河涌、湖泊、黑臭水體等流域的底泥/淤泥,包括:
(1)底泥污染狀況檢測;
(2)內源污染現狀調查檢測等。
3、危害
底泥是河湖的沉積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過沉淀或顆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適當條件下重新釋放,成為二次污染源,這種污染稱為底泥污染。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過程中,底泥污染整治是主要的難點之一,也是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水體和底泥之間存在著吸收和釋放的動態平衡,當水體存在較嚴重污染時,一部分污染物能夠通過沉淀、吸附等作用進人底泥中;當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
后,累積于底泥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通過與上覆水體間的物理、化學、生物交換作 用,重新進入到上覆水體中,成為影響水體水質的二次污染源。
底泥的存在有營養物質的污染,它可以改變養殖魚類的生存和生長,輕者可以導致養殖生物的緩慢生長,引發各種疾病,重者將引起魚類中毒死亡,出現水體富營養化。底泥中存在的有機物污染會使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導致水中缺氧。同時會發生腐敗發酵,使細菌滋長,惡化水質,破壞水體。而工業用水的有機污染,還會減低產品的質量。
此外,底泥中有許多重金屬污染的存在,這些重金屬污染不僅會危害水生態系統,對水生生物產生各種有害作用;還會通過飲用水、食物鏈等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尤其在工業廢水的排放過程中,有相當程度的重金屬元素沉積在天然水體中。所以在很多工廠企業,也會相應地做廢水檢測或底泥檢測來檢測物質含量是否達標。
4、檢測項目
總鎘、總汞、總鉛、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鎳、總鋅、總銅、總硼、礦物油、氟化物(以氟計)、氰化物(以CN計)、總磷、總氮、粒徑、有機質、揮發性有機物 27 項(包括: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順‐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半揮發性有機物 11 項(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熒蒽、苯并[K]熒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pH、含水率、類大腸菌群菌值等。
5、相關標準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6-2004
《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36600-2018
《湖泊河流環保疏浚工程技術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