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較廣,但對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和廁所排水等。若考慮到處理費用和處理的難易程度,對其選用的先后順序一般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
在進行建筑中水系統的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集流一種或多種排水作為中水水源,常見組合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空調系統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較輕,稱為優質雜排水,在設計時應優先選擇其作為中水水源;②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稱為雜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總稱,其污染程度最重,稱為生活污水,其處理費用較高,工藝流程相對復雜。
2 、中水處理工藝及其流程
目前應用較多的中水處理工藝主要有混凝、沉淀、過濾、生物處理和活性炭吸附等。
處理工藝需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及回用水的用途不同采用某一工藝或某些工藝的組合,常見的中水處理工藝流程有以下這些:
流程1:
原水→調節池→絮凝沉淀池→沉淀池→過濾→消毒;
流程2:
原水→調節池→一級生化處理→沉淀→過濾→消毒;
流程3:
原水→調節池→一級生化處理→沉淀→二級生化處理→沉淀→過濾→消毒;
流程4:
原水→調節池→厭氧處理→缺氧處理→好氧處理→沉淀→過濾→消毒;
流程5:
原水→調節池→生化處理→絮凝沉淀→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
流程6:
原水→調節池→生化處理→絮凝沉淀→膜處理→消毒;
以上工藝的選擇,主要根據原水水質及中水用途決定。并且每一種流程的處理步驟也非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使用要求進行取舍。
流程1僅適用于原水為優質雜排水;流程2適用于優質雜排水和雜排水;流程3、4適用于生活污水。以上四種流程為基本流程,適用范圍廣,國內應用較多。流程5增加了活性炭吸附,目的是去除難于講解的有機物、色素和某些有毒元素以及回用水質要求較高的場合。流程6增加了膜處理,目的是進一步提高中水水質,不僅SS的去除率高,且排水中的細菌數和病毒均得到了很好的分離。但設備投資和處理成本高。
上述流程中格柵和調節池為預處理,生化處理、沉淀、活性炭、膜處理為主要處理工藝,而過濾、消毒等為后處理。其中預處理和后處理在各種工藝流程中基本相同,一般均需要設置,而主要處理工藝則根據不同要求進行選擇。
3 、處理工藝的選擇
中水處理工藝的選擇依據主要是根據進水水質和經濟技術比較,選用在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可行,且據有穩定出水水質的處理工藝,同時還要考慮其管理和維護及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
4、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
建筑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較多,首先,中水還沒有作為重要的水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中水處理設施和管網系統的建設也沒有納入城市基礎建設的一部分進行嚴格要求、統一規劃和建設。其次有些工藝、設備不過關,達不到預想效果,同時對系統的運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使水質水量常常發生較大的波動,甚至停產。另外,從投資角度來看,中水回用工程造價太高,而投資回收慢。
5、展望
中水回用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減少環境排污量,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它又能減少對水資源的開采,對我國長遠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原水的水質情況和中水回用的用途選擇合理的處理技術,加強開發中水處理新技術,使中水回用技術為我國開源節流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