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的螺桿空壓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就要進行常規性的保養,保養分為小保養和大保養,小保養只需更換空壓機油和油濾就行,一般是在新機運行500小時進行更換;大保養則除了更換這兩種外,還要更換空壓機空濾芯和油氣分離器芯,電機潤滑脂等,這種保養是在機器運行3000小時左右進行,具體要看工作環境,環境很臟,比如粉塵很多,則要適當縮短這個時間。
空壓機保養是為了讓機器能夠更好的在最佳狀態運行。就像汽車保養一樣,保養的好,則機器故障率就會大大降低,既省去了經常維修帶來的費時費力,還可以延長空壓機的使用壽命。所以說空壓機保養工作平時一定要做好,不要舍不得這個保養錢,不然,出了主機積碳咬住這種故障的時候,那就要花大代價了。

今年和往年相比,空壓機行業普遍都是如履薄冰,生意尤為艱難。為什么會這樣?主要是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這回就來探討一下競爭問題。競爭分為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兩種,當然每個人都希望是良性競爭。什么是良性競爭?良性競爭就是通過提升品牌實力來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達到市場良性發展的目的。惡性競爭則不同,它是通過不可持續甚至不正當手段,短期達到市場占有率,對廠家和消費者存在實際損害的行為。
空壓機市場,早期來說處于相對良性競爭階段,涌現了諸如:優耐特斯、斯可絡、飛和、博萊特等國內大品牌。它們和國際品牌相互促進,發展壯大,滿足不同的目標市場。而到了2008年,市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廠家希望通過壓低價格來達到占有市場的目的。客觀的說這個想法沒錯,但關鍵是通過哪種方法來降低價格?是靠提升公司管理效率或者優化供應商資源達到低成本還是通過低質低價來滿足短期利益需求,這是評判是否為惡性競爭的重要準則。上半年我們測算了某些國產空壓機價格為15元/斤,而到了2012年年底的今天,這個價格被刷新了,目前最低22kw的機器只需1.3萬元/臺,假定為600kg的話,還不到11元/斤。
正常的贏利模式有兩種,一種為薄利多銷,另一種為厚利少銷。任何競爭最后的格局都落在這兩種贏利方式上。假定第一種,首先需要的是規模,而中國整個螺桿機去年的銷量不過16萬余臺,今年這個數字也沒有突破。如果一家企業目前通過競爭達到年產一萬臺,(一萬臺在工業產品中談不上多銷),現在多銷的問題解決不了,薄利就意味著公司必將陷入困境;再假定第二種情況,利高少銷。這樣的企業競爭會更加激烈,它們沒有價格優勢,勢必要在市場產品、技術和人才等方面下功夫,而這些都需企業要對本行業有最細致最深入的了解。
年底在盤點公司狀況的時候有些中小公司的良性發展給企業帶來很大啟發:如寧波德曼(專業細分的變頻節能市場);托格(技術先進的高壓機市場);巨風(廣東區域市場的精耕細作);優耐特斯(中國內地的大型項目市場)。這些定位明確思路清晰,不麻木擴展的品牌獲得了相當市場的發展空間,這就是競爭的實力。在全國市場方面做得突出的還有:阿特拉斯、復盛、英格索蘭、壽力、開山、紅五環、斯可絡、博萊特等等。
競爭的核心是從實際出發的產品定位,公司需要什么樣的市場,就不遺余力的爭取這方面的市場,而并不是攀比銷售額和發展速度。只有從實際出發的市場才是正確的市場,才是百花齊放的市場,當然也是良性發展的市場,這樣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當今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的艱難和市場環境的惡化讓它們為生計而躊躇,在理解的同時也反過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