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東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設計方案
技術特點
1、停留時間
污水在設備池體停留時間達16小時,采用二級生化處理,停留時間充足,出水達標且穩定;
2、配有硝化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保證出水氨氮指標,同時減少污泥量;
3、風機水泵都是一備一用,杜絕單一連續使用;
4、電控采用PLC微電腦觸摸屏全自動控制,淘汰老式的手動按鍵控制;
5、進水配有圓盤布水器,保證進水均勻,防止短流;
6、進水管裝有流量調節系統,可以控制進水流量,進水量穩定;
7、曝氣頭采用倒置,邊角采用斜置,防止出現曝氣死角;智能控制風量,防止擾動掛膜污泥;曝氣管采用環形安裝,防止曝氣不均勻;
8、可埋于地下也可放于地上,模塊化設計,機構緊湊,節省占地面積
啟東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設計方案
污水處理設備組成:
(1)初沉池:設備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為0.6-0.7毫米/秒,沉淀下來的污泥用空氣提至污泥池。(注: YHAO0.5-5m3/h不設初沉池)
(2)接觸氧化池:初沉后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為,總停留時間為 1小時以上。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6小時,填料為新穎梯形填料。易結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積為160m2/m3,接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注YHAO0.5-5t/h,接觸池為二級)
(3)二沉池:生化后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二只豎流式沉淀池,它們并聯運行。上升流速為0.3-0.4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氣提升至污泥池。(注YHAO0.5-5mt/h,污泥自流到污泥池中)
(4)消毒池及消毒裝置:消毒池按規范:"tji4-74"標準為30分鐘,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采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斷改變加藥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藥,少出水少加藥的目的。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制。
(5)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氣提至污泥池內進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回流至接觸氧化池內進行再處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可采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入污泥底部,進行抽吸外運即可。
(6)風機房、風機: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風機房設在消毒池的上方,進口采用雙層隔音,進風口有消聲器、風機過濾器,因此運行時無噪音。風機采用二臺風機,能自動交替運行。單臺風機運行壽命30000小時左右。
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出水達到雜用水水質標準,實現“零排放”,處理后的水用于廠區和生活區的灑掃和綠化用水,所以處理工藝分兩部分:部分是生物處理單元,主要目的是將污水通過生物法處理消毒后,可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第二部分是深度處理單元,主要目的是將部分的成品水經過澄清、過濾,可達到《雜用水水質標準》。
啟東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設計方案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各地相差較大,經濟發展滯后的城市還不能拿出很多資金用于污水治理,因此,怎樣利用有限的資金,降低環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臨的問題。在污水處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還采用一級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技術,出水達不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對除去有機污染物的要求。循環間歇曝氣工藝充分發揮高負荷氧化溝處理效率高的優點,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出水好的特點,保證了系統出水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準在除去有機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資和運行費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機污染物為主的二級生物污水處理系統降低30%左右,是適合我國現階段污水處理要求的工藝技術。
什么叫COD(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廢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被化學氧化劑氧化時,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為單位。它是目前用來測定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一種常用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劑有高錳酸鉀(錳法CODMn)和重鉻酸鉀(鉻法CODCr),現在常用重鉻酸鉀法。廢水在強酸加熱沸騰回流條件下對有機物實行氧化,用銀作催化劑時可以使大多數的有機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氯根離子,應該用將氯離子屏蔽掉,以減少對COD的測定干擾。
什么叫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廢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常用的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廢水在微生物存在下進行生化降解五日內所需要的氧的數量。今后我們將經常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
COD和BOD5之間有什么關系?
有的有機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機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機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還具有毒性(如銀杏酚、銀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劑)。因此,我們可以把水中的有機物分成二個部分,即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
通常認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機物。而BOD為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因此COD與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廢水中生物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