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除維修--電除塵器常見故障的診斷
電除塵器許多故障在監測表計上會有明顯反映,掌握其變化規律對迅速判斷故障范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中U1、I1表示升壓變壓器一次電壓和電流,U2、I2表示二次直流高壓和電流。
(1)U1、I1、U2、I2均為零
主接觸器不動作,多為總電源失電;控制電源回路開路或主接觸器線圈燒毀等,按常規檢修方法即可解決。
主接觸器動作,應重點檢查GK控制板工作電源是否正常;可控硅回路快速熔斷器是否熔斷,對于后一種情況,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更換相同規格的熔斷器,切不可盲目代換造成故障范圍的擴大。
主接觸器動作后,隨著高壓的調整,I1、I2迅速增加,有較強的沖擊電流,U2始終為零,主回路隨即跳閘,故障一般為高壓側出現短路,應重點檢查電場內部、高壓連接頭和高壓電纜是否接地,不可重復試車或調高GK板保護電路的上限值,以免晶閘管過流損壞。
(2)U1變化正常,I1、I2隨煙氣溫度上升而上升,電場閃絡加劇
陽極板緊固件松動或斷裂導致其受熱膨脹發生彎曲,引起異極距偏差超標,電場出現劇烈放電,使電場閃絡加劇。若靜態時U1、I1、U2、I2均正常,啟動風機后電場閃絡加劇甚至引起主回路跳閘,則是因陰極芒刺斷裂在風力作用下擺動引發的。在檢修中發現,此故障出現的頻率不但與陰極所用材料、形狀、安裝工藝等有關,受設備開停比影響也較大。開停比低,電場內溫度變化頻繁,芒刺因熱脹冷縮引起金屬疲勞而折斷,因此,提高設備開停比也是延長芒刺壽命的有效途徑之一。
(3)I2偏高,U2無法調至正常值且電場隨U2的調整閃絡加劇
故障多發生在雨季或物料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此時電場灰斗內物料堆積角加大甚至堵塞排料口,部分固定電暈線和陽極板的框架被埋沒,電極上糊有大量粉塵,檢測絕緣電阻明顯低于正常值,電場呈低阻性,工作中有閃絡,嚴重時電場無法啟動。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調整某些工藝參數如降低物料含水量,提高除塵器入口煙氣溫度等加以解決。
除塵器GK板故障出現假閃或可控硅移相控制電路故障時也會出現此現象。
(4)U1正常,U2低,I1、I2均高于正常范圍
此現象說明高壓絕緣部件如振打裝置陶瓷聯接轉軸、石英套管、變壓器輸出端絕緣子等積塵受潮,絕緣電阻下降造成漏電。檢修過程應注意對保溫箱內電加熱器的檢查,其損壞后絕緣部件表面在周圍溫度過低時會產生冷凝水,是引發該故障的主要因素。
(5)U1、I1、U2、I2變化頻繁,電場不規則閃絡,除塵效果差
粉塵比電阻較高,粉塵在沉積到陽極板后所帶電荷難以釋放,形成一層帶負電荷的覆蓋層,隨電荷的進一步累積出現反電暈現象,此時的電場近似于尖端放電所形成的電場,在較低的電壓下即可被擊穿。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是適當提高煙氣濕度,降低粉塵比電阻。
電暈極框架變形,異極距偏差過大或振打過于強烈,框架擺動幅度較大,造成異極距頻繁變化也是出現此故障的原因之一。
(6)U1、U2正常,I1、I2低于正常值
煙塵濃度過高,粉塵離子增多,形成很大的空間電荷,抑制了電暈電流的產生,塵粒無法獲得足夠的電荷,當煙塵濃度高到一定值時,電暈電流接近于零,出現電暈封閉,除塵效率劇降。電暈線結灰未及時清除,電暈線肥大,會嚴重降低電暈效果,抑制電暈電流的形成,惡化除塵器工作狀況。處理方法為適當提高二次電壓和振打力量,停車后及時清除積灰。
(7)U1、I1、U2、I2變化均正常,但除塵效果差
振打裝置工作周期調整不當,頻率過高,易造成粉塵二次飛揚,頻率過低,極板上粉塵厚度增加,導電性變差,除塵效率下降。我廠生料磨電除塵器振打周期經試驗調整在4min左右時,取得較好效果。
閥門調節不當,風速過快,帶電塵粒未附著即被帶出除塵器;電場漏風嚴重,煙氣分布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