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相繼出臺,西北院主動順應國家政策,科學布局能源互聯網市場。《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頒布后,我國多能互補示范工程建設駛入快車道。2017年2月,國家首批23個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中 “神華富平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青海省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等5個項目目前由西北院進行設計。富平多能互補示范工程以該院總承包的富平熱電廠為主能源動力站,以光伏、地源熱泵等分布式能源為補充,通過智慧能源互聯網,將“電、汽、冷、熱、水”統一調配至用戶,充分體現了能源流、信息流、價值流“三流合一”的特點,高度契合了“互聯網+”的核心思想,對實現區域綜合能源供應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2017年6月開工建設的青海海西多能互補示范項目,是我國首個集風光熱儲于一體的多能互補科技創新項目。該項目將光伏、風電、光熱和儲能結合起來,形成多種能源的優化組合、互補運行,減少棄風棄光,同時通過儲能電站和光熱電站的聯合調節,將風電、光伏波動性的出力轉化為能夠調節的電源出力,實現小時級平穩功率輸出,大大提升了電力質量。
近年來,“垃圾圍城”形勢日益嚴峻,垃圾焚燒發電作為處置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受到國家高度重視。以此為契機,西北院依托行業領先的火電設計優勢,加快在垃圾發電領域的布局與開拓,編制了《陜西省西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規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十三五”發展規劃》《新疆維吾爾自制區“十三五”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實施計劃》,完成了陜西、新疆、寧夏、山西等省區多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積極投身于城市垃圾發電領域的建設。
在山西陽泉垃圾電站設計中,該院采用先進的焚燒技術,日處理垃圾可達1100噸,將大大緩解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今年10月,該院又成功中標淮南皖能垃圾電站EPC項目,從而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設計到總承包的業務能力延伸。
“緊跟國家產業政策,精準研判行業趨勢,順勢而為是我院在能源互聯網時代先人一步的成功因素。”西北院副總工程師韓子俊說,“借助政策的東風,我們科學規劃、精心布局、深度介入,在綜合能源供應、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補、垃圾電站等業務領域具備了領先行業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