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海泵業技術支持:汽蝕現象概述
液體汽化時的壓力為液體的汽化壓力(飽和蒸汽壓力)。液體汽化壓力的大小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汽化壓力越大。20℃常溫清水的汽化壓力為233.8Pa(0.0238kgf/cm2),而100℃水的汽化壓力為101296Pa(1.033kgf/cm2)(一個大汽壓力)。所以,常溫(20℃)清水當壓力降為233.8Pa時,就開始汽化。
液體在一定溫度下,降低壓力至該溫度下的汽化壓力時,液體便產生氣泡。把這種產生氣泡的現象稱為汽蝕。但是,氣泡內的氣體,實際上不完全是蒸汽,還包含著以溶解或核的形式存在的氣體(主要是空氣)。液體中溶解的氣體由于擴散而進入氣泡中,將助長氣泡的成長。
汽蝕時產生的氣泡,流動到高壓處時,其體積減小以至破滅。這種由于壓力上升氣泡消失在液體中的現象稱為汽蝕的潰滅。
汽蝕發生的階段和種類
汽蝕的發生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生階段:用肉眼或其它手段檢測出汽蝕的發生
2.發達階段:初生階段進一步發展,成為激烈發生的階段
3.終結階段:由于壓力上升氣泡消失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