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污染來源:
a.工業污染:座水、廢渣、廢氣《工業“三反”》。
b.農業污染: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川。
c.生活污染:含磷洗滌劑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防治措施:
a.工業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同時對污染的水體作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b.農業上:提們使川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c.生活污水也應逐步實現欲中處理和排放。
水體的自凈能力:
廣義的水體自凈是指在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下.受污染的水體逐漸自然凈化,水質復原的過程。,狹義的水體自凈是指水體葉I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而使水體凈化的過程。水體自凈大致分為三類,即物理凈化、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它們同時發生,相互影響,共同作用。
(1)物理凈化。物理凈化是指污染物質由于稀釋、擴散、混合和沉淀等過程而濃度降低。污水進入水體后,大顆粒的不溶性固體在水流較弱的地方逐漸沉入水底,形成污泥。懸浮體、膠體和可溶性污染物因混合、稀釋,濃度逐漸降低。
(2)化學凈化。化學凈化是指污染物由于氧化還原、酸堿反應、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學或物理作用而濃度降低。流動的水體從水面上大氣中溶人氧氣,使污染物中鐵、錳等重金屬離子氧化,生成難溶性物質析出沉降。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環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隨水漂移而稀釋;在中性或堿性條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難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膠體,吸附和凝聚水中懸浮物質微粒,隨水流移動或逐漸沉降。
(3)生物凈化,又稱生物化學凈化。是指生物活動尤其是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使污染物質的濃度降低。
水庫兩岸采用固定錨墩錨固定在進水口上游山脊上,考慮塑料攔污漂;攔截浮排常年運行水位為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水庫流量大概為6m3/每秒,水位落差為9米,錨固高程為正常蓄水位,另一端錨固至大壩上游壩面處,建議錨固墩做長2米寬2米高1米錨固墩,里面預制推薦采用的直徑為40mm鋼種:20MnSi鋼筋,做成錨的形狀,外面掛鋼絲繩鋼筋做成半圓彎鉤。彎曲處形成圓弧形狀。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對轉半圓彎鉤為6.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4.9d。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錨點之間通過鋼絲繩連接,鋼絲繩上設置攔污排浮筒。最后將庫區生活垃圾、污物攔截至進水口前緣以外,人工定期清理浮渣。塑料攔污漂;攔截浮排軸線長度80m,有效攔污范圍為進水口。
將
塑料攔污漂;攔截浮排均勻固定在主纜上,浮筒下方設置1米寬的不銹鋼攔污網,攔污網下方設置配重塊防止浮排翻轉,攔污網與浮筒連接利用浮筒分半結構將攔污網夾入浮筒接縫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