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厭氧反應器是繼UASB、EGSB之后的一種新型厭氧反應器。它通過上下兩層集氣罩把反應器分為上下兩個室,兩個室通過內循環裝置組合在一起。
進入IC厭氧反應器的有機物大部分在下反應室被消化,所產生的沼氣被下層集氣罩阻隔收集進入提升管,由于提升管內外液體存在密度差,促使發酵液不斷被提升至氣液分離器,分離沼氣后又回流到下反應室,形成了發酵液的連續循環。
鑒于內循環發生在下反應室,故下反應室有較高的水力負荷,高水力負荷和高產氣負荷使污泥與有機物充分混合,使污泥處于充分的膨脹狀態,傳質速率高,大大提高了厭氧消化速率和有機負荷。
上反應室是反應器的低負荷區,它只是消化下反應室少量來不及消化的有機物,沼氣產量少。產氣負荷低,內循環不進入上反應室,上反應室較低的產氣負荷和較低的水力負荷有利于污泥的沉降和滯留,從而能維持反應器內較高的污泥濃度。
由于厭氧消化速率取決于污泥濃度和傳質速率,影響傳質的因素是產氣負荷和水力負荷,它們一方面是強化傳質的重要因素,又是造成污泥流失的根本原因,而IC厭氧反應器由于有了內循環裝置,改變了產氣負荷與水力負荷的作用方向,在高負荷下能避免污泥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負荷與污泥流失相分離”,從而使IC厭氧反應器具有比UASB、EGSB更高的有機負荷。
IC厭氧反應器
1、具有很高的容積負荷率 IC厭氧反應器由于存在著強大的內循環、傳質效果好、生物量大。其進水負荷率遠比普通的UASB反應器高,一般可高出3倍左右。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當COD為10000-15000mg/1時,容積負荷率可達15-30kgCOD/m3?。
2、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由于IC反應器實現了自身的內循環,循環量可達進水的10-20倍。因為循環水與進水在反應器底部充分混合,使反應器底部的有機物濃度降低,從而提高了反應器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同時大水量也使底部污泥得以膨脹,保證了廢水中的有機物與微生物的充分接觸反應,提高了處理負荷。
3、出水穩定性能好 因為IC反應器相當上下兩個UASB反應器的串聯運行,下面一個反應器具有很高的有機負荷率,起粗處理作用,上面一個反應器的負荷低,起精處理作用,使出水水質好且穩定。
三、IC厭氧反應器運行技術指標現以檸檬酸污水處理工程IC厭氧反應器運行技術指標為例: 從IC厭氧反應器的運行技術批示分析,IC厭氧反應器COD去除率高,容積負荷高,產氣量大,運行成本低,經濟效益明顯,更適合于中高濃度污水處理工程中。
厭氧技術的發展
廢水,尤其是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由于相對好氧生物處理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一直是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研究的熱點。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生物處理技術的一種,要提高厭氧處理速率和效率,除了要給厭氧微生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外,保持反應器內高的污泥濃度和良好的傳質效果也是極其關鍵的。厭氧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①以厭氧接觸池為代表的第一代厭氧反應器,污泥停留時間(SRT)和水力停留時間(HRT)大體相同,反應器內污泥濃度較低,處理效果差。為了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廢水在反應器內通常要停留幾天到幾十天之久。
②以UASB為代表的第二代厭氧反應器,依靠顆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離器的作用,使污泥在反應器內滯留,實現了SRT>HRT,從而一定幅度地提高了反應器內污泥濃度,但是反應器的傳質過程并不理想。要改善傳質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負荷和表面產氣負荷。然而高負荷產生的劇烈攪動又會使反應器內污泥處于完全膨脹狀態,污泥過量流失,不得不靠污泥的大量回流來增加生物量,使原本SRT>HRT向SRT=HRT方向轉變,處理效果變差。
③作為第三代厭氧反應器的典型代表,我公司自行研究開發的BIC,在第二代厭氧反應器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吸收其優點,克服其缺點,形成了領先國內同行業,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厭氧處理反應器。BIC具有投資低、占地少、負荷高、耐沖擊、運行費用低且運行穩定等優點。
UASB與BIC兩代厭氧反應器的比較
一、UASB反應器
UASB即為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整個反應器主體可分為兩個區域:反應區和氣、液、固三相分離區。污水通過水泵提升到厭氧反應器的底部,利用底部的布水系統將污水均勻地布置在整個截面上,同時利用進水的出口壓力和產氣作用,使廢水與高濃度的厭氧污泥充分接觸和傳質,將廢水中的有機物降解。廢水在反應區緩慢上升,進一步降解有機物。氣體、水、污泥在同時上升過程中,沼氣首先進入三相分離器內部通過管道排出,污泥和廢水通過三相分離器的縫隙上升到分離區,污泥在分離區沉淀濃縮并回流到三相分離器的下部,保持厭氧反應器內的生物量,沉淀后的出水通過管道排出罐外。
二、IC反應器
1、IC厭氧反應器的原理
IC是由布水器、下三相分離器、上三相分離器、提升管、回水管、氣液分離器、罐體及溢流系統組成。基本原理如下:
兩層三相分離器人為的將整個反應區分為上、下兩個區域,下部為高負荷區域,上部為精處理區。廢水在進入厭氧反應器的下部時,與從氣液分離器回流的水混合,混合水在通過反應器下部的顆粒污泥層時,將廢水中大部分的有機物分解,產生大量的沼氣。通過下三相分離器的廢水由于沼氣的提升作用被提升到上部的氣水分離裝置,將沼氣和廢水分離,沼氣 通過管道排出,分離后的廢水再回流到罐的底部,與進水混合;經過下三相分離器的廢水繼續進入上部的精處理區,進一步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最后廢水通過上三相分離器進入分離區將顆粒污泥、水、沼氣進行分離,污泥則回流到反應器內以保持生物量,沼氣由上部管道排出,處理后的水經溢流系統排出。
2、IC厭氧反應器的優點,獨到的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