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家加強環境治理的新法規出臺后,大量的未安裝符合環保排放標準設備的廠家面臨不得不安裝除塵設備的境況,尤其小眾公司,不安裝除塵設備可能會被關閉或處罰,安裝除塵設備又無法承受高昂的安裝費用,于是有的廠家就把目光投向一些沒有實力標注價格卻很低的除塵設備生產商。其中就有一位企業低價安裝脈沖濾筒除塵器了兩個多月卻覺得腸子都悔青了。原來該企業購買的脈沖濾筒除塵器公司聲稱使用的是所謂“納米催化”技術,使用后只維持了兩個月的效果。剛開始監測數據的確能夠達標,但時間一長效果直線下降,結果因為超標排污而受到處罰。當企業質疑此技術的可靠性時,環保公司以操作人員管理不善為由進行推脫。后經某高校專業實驗室檢測分析發現,這一技術實際上只是將活性炭混合材料包裝成了納米材料用來處理廢氣。
仔細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不靠譜的技術有幾個共同點:大多出現在小眾行業或企業,打著新工藝、新技術的旗號,宣稱治污效果很強。那么,這些偽技術為何能夠大行其道?
一是管理制度缺失,監管力度不夠。治污技術提供方弄虛作假,應該承擔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法律后果,但目前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甚至一些環境監管人員也認為,只要管好排污企業就行,治污企業出現的問題應該由排污企業根據合同去追究。由于排污方與治污方在技術方面的不對等,很少有治污企業因技術不過關被追究法律責任,最終環境違法的責任基本都由排污企業來承擔,治污企業卻穩賺不賠。
二是排污企業為過環保關,自覺或不自覺成為這些偽技術滋生的推手。大部分小企業,對適用于自己的治污技術了解甚少。只要有企業宣稱有技術能解決問題,就如獲至寶。排污企業對處理效果的判斷主要依據短期的監測數據,而對于專業的治污企業來說,想要應付過關并不難。還有一些排污企業,為了能盡早投產,明知技術不可靠也要“病急亂投醫”。能通過眼前這一關就行,至于長期效果到底如何則無人關心。更有甚者,個別不良環保公司還會教給排污企業一兩手應付檢查的竅門,如此一來,這些偽技術自然就有了用武之地。那究竟該如何正確選擇購買脈沖濾筒除塵器呢。安裝企業不要只看價格,須知,高速發展的環保行業同樣面臨惡性競爭,低價格往往伴隨的是低成本,帶給安裝廠家的不良后果難以估計,不要以為貪了便宜結果吃了大虧。擦亮眼睛尋找具有環保資質的正規環保公司,有必要咨詢該公司的設備安裝軌跡和經驗,必要時候可以要求環保公司出具安裝廠家的排放數據加以驗證。
脈沖濾筒除塵器除塵器由進風管、排風管、箱體、灰斗、清灰裝置、濾筒及電控裝置組成。濾筒在除塵器中的布置很重要,濾筒式除塵器的過濾元件是濾筒,濾筒的構造分為頂蓋,金屬框架、褶形濾料和底座等4部分。濾筒是設計長度的濾料折疊成褶,首尾黏合成筒;筒的內外用金屬框架支撐,上下用頂蓋和底座固定,頂蓋有固定螺栓及墊圈。濾筒可以垂直布置在箱體花板上,也可以傾斜布置在花板上,用螺栓固定,并摯有橡膠墊;花板下部分為過濾室,上部分為凈氣室。濾筒除了用螺栓固定外,更方便的方法是自動鎖緊裝置和橡膠壓緊裝置,這兩種方法對安裝和維修十分方便。濾筒式除塵器工作原理為含塵氣體進入除塵器灰斗后,由于氣流斷面突然擴大,氣流中一部分顆粒粗大的塵粒在重力和慣性力作用下沉降下來,粒度細、密度小的塵粒進人過濾室后,通過布朗擴散和篩濾等綜合效應,使粉塵沉積在濾料表面,凈化后的氣體進入凈氣室由排氣管經風機排出。
脈沖濾筒除塵器的阻力隨濾料表面粉塵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阻力達到某一規定值時,進行清灰,此時脈沖控制儀控制電磁脈沖閥的啟閉。當脈沖閥開啟時,氣包內的壓縮空氣通過脈沖閥經噴吹管上的小孔噴射出一股高速、高壓的引射氣流,從而形成一股相當于引射氣流體積1~2倍的誘導缺陷流,一同進入濾筒內,使濾筒內出現瞬間正壓并產生鼓脹和微動;沉積在濾料上的粉塵脫落,掉入灰斗內,灰斗內的粉塵通過卸料器,連續排出。
這種脈沖噴吹清灰方式,是逐排濾筒順序清灰,脈沖閥開閉一次產生一個脈沖動作,所需的時間為0.1~0.2s;脈沖閥相鄰兩次開閉的間隔時間為1~2min,全部濾筒完成一次清灰循環所需的時間為10~30min。由于本設備為低壓脈沖清灰,所以根據設備阻力情況,應把噴吹時間適當延長,而把噴吹間隔和噴吹周期適當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