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棉花滴水軟帶/施肥罐/水肥一體化
目前,膜下滴灌技術已經開始在多個棉花種植區采用,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膜下滴灌技術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對于節水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棉花適合采用膜下滴灌技術種植。膜下滴灌技術是根據作物的實際需要,將水和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通過輸水管路和特別的灌水器(滴頭)直接、準確地輸入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由于灌水僅濕潤作物根系部分的土壤,故與常規的灌溉方式不同,因此又稱為局部灌溉。
膜下滴灌技術具有明顯的省水、節能、增產等特點,且容易實現計算機自動控制,是世界上主要的精確滴灌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1、有利于實現棉花一播全苗
膜下滴灌棉田在表土層墑情差的情況下可播后滴水補墑,能基本做到按照預定的時間出全苗,如干播濕出。
2、棉田作業程序減少,土地利用率提高
滴灌棉田不需要修筑農渠、毛渠等滴水渠道,減少了灌水、人力、機力的費用投入,田間人工作業量減少,土地利用率相對常規灌溉提高5-7個百分點。
3、有較強的排鹽作用
在輕度鹽堿地(總含鹽量0.3%左右)上,通過滴水補墑和塑料膜覆蓋相結合的辦法,阻止了膜下土壤水分的垂直運動,使水分側向運動加強,尤其在棉花生育前期,滴灌的排鹽能力非常明顯。
4、水肥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好
棉花喜熱、好光、耐旱、忌漬,適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種植,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溫度、光照、水肥條件等,就象多年生植物一樣,可不斷地長枝、長葉、現蕾、開花、結鈴,持續生長發育,具有無限生長性和較強的再生能力。在棉花的一生中,溫度對它的生長發育、產量及產品質量的形成影響很大。除溫度外,棉花對光照非常敏感,比較耐干旱,怕水澇。
棉花不同生育時期需水量也不同,總趨勢是與棉花生長發育的速度相一致。苗期株小生長慢,溫度低,耗水量較少;隨棉株生長速度加大而耗水量也不斷增加,到花鈴期生長旺盛,溫度高,耗水量最多;吐絮后,棉株生長衰退,溫度較低,耗水量又減少。棉田的水分消耗,在苗期約有80%~90%是從地面蒸發的,而棉株蒸騰耗水僅占10%~20%;蕾期地面蒸發和棉株蒸騰耗水各占50%左右;花鈴期地面蒸發和棉株蒸騰耗水分別占25%~30%和70%~75%;吐絮后地面蒸發和棉株蒸騰耗水又基本趨于相等。
棉花不同生育時期對土壤適宜含水量的要求不同。發芽出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間待水量的70%左右為宜,過少種子易落干,影響發芽出苗;過多易造成爛種,影響全苗。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間持水量的 55%~60%為宜,過少影響棉苗早發;過多棉苗扎根淺,苗期病害重。蕾期土壤水分以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宜,過少抑制發棵,延遲現蕾;過多會引起棉株徒長,花鈴期是棉花需水最多的時期,土壤水分以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過少會引起早衰;過多棉株徒長,增加蕾鈴脫落。吐絮以后,土壤水分以田間持水量的55%~70%為宜,利于秋桃發育,增加鈴重,促進早熟和防止爛鈴。